【為害特點】 虹豆螟在我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豇豆、扁豆、菜豆、豌豆、蠶豆、菜用大豆等,其中以豇豆受害最重。幼蟲主要蛀食豆類蔬菜的花器、鮮莢和種子,有時蛀食莖稈、端梢,卷食葉片,嚴重影響豆類蔬菜的產量及質量 。
【形態特征】 成蟲體灰褐色。體長10~13毫米,翅展20~26毫米。觸角絲狀,黃褐色。前翅暗褐色,后翅1/3面積處被深褐色條紋分開,近外緣處暗褐色,其余透明,伴有閃光。卵呈橢圓形,極扁。幼蟲共5齡,黃綠色至粉紅色。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的世代數因地而異,一般在西北、華北發生3~4代,華東、華中5~代。以老熟幼蟲或蛹在土中越冬。田間以6月中旬至8月下旬危害最嚴重。成蟲羽化后需吸取花蜜來補營養,交尾、產卵均在傍晚,尤其以19~21時為最盛。產卵前期2~5天,少數l天,卵多產在花蕾、花或苞葉及花托上,少數產在嫩莖及莢上。卵散產,雌蟲每頭平均產卵80粒左右,最高達400粒。白天,成蟲停息于植株叢中較高處,稍有驚動則迅速飛散。有趨光性,但不強。
【防治方法】
①燈光誘殺成蟲 在大面積連片種植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的地方,在5月下旬至10月份設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燈的位置稍高于豆架。
②藥劑防治 根據豇豆螟成蟲依隨豇豆花蕾期產卵,幼蟲主要危害花及嫩莢的習性,結合本地豇豆種植制度與豇豆螟的發生動態,從6月中旬至8月份,凡處于盛花期豇豆田一般必須用藥l~2次,始花期開始用藥,連續2次,間隔5~7天,即能控制危害。大發生年份需要增加1次,輕發生年份,噴藥可推遲到盛花期用藥l次。6月上旬之前,9月份后發生很輕可以不治。噴藥時間以上午8~10時豆花開放時效果最佳,其他時間因豆花閉合,藥劑接觸不到蟲體,效果差。另可依據幼蟲晝伏夜出、背光性、傍晚在花外或莢外爬行轉移的習性,于19~21時用藥,防治效果較好。可選用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1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藥劑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