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又叫紅腹燈蛾、星白燈蛾,主要為害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甘薯、馬鈴薯、蓖麻、桑、瓜類、綠肥、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分布東北、青海、陜西、甘肅、內蒙古、河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貴州、云南。
【為害癥狀】:初孵幼蟲群居葉背,啃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后可分散為害;大齡幼蟲咬食葉片,只留主脈和葉柄。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4~18毫米,翅展33~46毫米,體白色,下唇須、觸角暗褐色,胸足有黑紋,腿節上方黃色或紅色,腹部背面、側面和亞側面各有1列黑點。前翅散生黑點。幼蟲,土黃色至深褐色,背線橙黃色或灰褐色,密生棕黃色至黑褐色長毛,氣門白色,頭黑色,腹足土黃色。
【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一年發生2~6代,老熟幼蟲在地表落葉中或淺土中吐絲粘合體毛作繭越冬,北方第一代成蟲于5月份羽化,第二代成蟲于7~8月間羽化,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白天在寄主葉下棲息,夜間交配產卵。卵塊的卵粒排列成行,每塊有卵數十粒至百粒。初孵幼群居葉背,啃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后可分散為害;大齡幼蟲咬食葉片,只留主脈和葉柄。幼蟲爬動速度極快,遇震動有落地假死、身體卷縮成環狀習性。
【防治方法】
(1)鏟除被為害田四周雜草或挖溝阻移。
(2)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卵期及時摘除卵塊或群集有初孵幼蟲的葉片銷毀。
(4)藥劑法治。在幼蟲3齡前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害蟲活動猖獗時用藥。使用氯氰菊酯類農藥兌水均勻噴霧,如5%來福靈乳油、25%功夫乳油、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或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