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生;病菌主要侵染葉片,也為害葉鞘和苞葉。苗期發病,全株淡綠色至黃白色,后逐漸枯死。成株期發病,多由中部葉片基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為淡綠色條紋,后即互相連合,葉片的下半部或全部變為淡綠色至黃白色,以致枯死。在潮濕的環境下,病葉的正背兩面均長白色霉狀物,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重病植株不結苞,輕病植株能抽穗結苞,但籽粒不飽滿,產量低。
病原:病原為玉蜀黍指霜霉,菲律賓指霜霉,甘蔗指霜霉,蜀黍指霜霉,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玉米五、六葉期,溫度25度,相對濕度80%,最容易發病。廣西早玉米在4月、晚玉米在8月為發病盛期。早玉米在驚蟄前播種的發病輕,清明后播種的發病重;晚玉米立秋前播種的發病重,立秋后播種的發病輕。一般雨水多、排水不良和靠近河岸的地塊最容易發病。
防治措施:消滅越冬病原,適時播種,加強田間管理,結合藥劑防治,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1)消滅越冬病原。玉米播種前,清理田間的病殘株,鏟除田邊寄主雜草,并集中燒毀或漚制堆肥。
(2)種子處理。用50%瑞毒霉0.5公斤加水250公斤浸種24小時,然后洗凈晾干播種。
(3)適時播種。春玉米在驚蟄前、晚玉米在立秋前后播種。
(4)清溝排漬。玉米生長過程中,結合中耕除草,清理畦溝,防止雨后漬水,降低田間濕度。
(5)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瑞毒霉l00克加水100公斤,或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霧,每7天噴1次,連噴2次。若先拔除病株后噴藥,瑞毒霉的防治效果可達92.9%。波爾多液中加大蒜液可以提高藥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