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以幼蟲集中為害嫩葉、果實,造成孔洞。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18毫米,翅展27~35毫米,體黃褐至灰褐色。前翅的斑紋清晰,內、中、外橫線均為波狀的細紋;眼狀環紋位于內橫線與中橫線間,黑褐色;中橫線的上半分叉,褐色的腎狀紋即位于分叉間;外橫線外方有1條褐色寬帶,沿外緣有1列黑點,緣毛黃色。雄蛾前翅黃綠色,而雌蛾為黃褐至灰褐色。后翅近外緣有1條褐色寬帶。卵半球形,表面有20多條長短相間的縱棱。初產時乳白色,后為灰黃色,近孵化時為紫褐色。老熟幼蟲體長31~41毫米,頭部黃褐色。體色多變,有青綠、紅褐或暗褐色等。體背常散生有白色小點,胸部各節均有黑色毛片12個,腹部除末節外,每節有黑色毛片6個。被蛹紡錘形,暗紅色,尾端具臀刺2根,基部相連。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區而異,東北地區2代,黃淮地區3~4代,西南、華南4~6代,廣東7~8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一定的趨光性,但對波長為333納米的黑光燈較敏感,對波長350納米與405納米、436納米相配合的雙色黑光燈最敏感。幼蟲有假死及吐絲下墜的習性。
【防治方法】
①冬耕滅蛹 煙青蟲在各地均以蛹在土壤耕作層內越冬,冬耕可通過機械殺傷、暴露失水、惡化越冬環境、增加天敵取食機會等,收到滅蛹效果。
②捕殺幼蟲 定植后,于清晨5~9時,到煙地巡查,當發現在頂部嫩葉上有新蟲孔或葉腋內有鮮蟲糞時,找出幼蟲殺死。
③誘殺成蟲 在成蟲盛發期,利用成蟲趨化性,可用糖醋液(糖:酒:醋:水=6:1:3:10),或甘薯、豆餅發酵液加入少量敵百蟲,放置煙田誘殺成蟲。
④生物防治 用每克含孢子100億左右的殺螟桿菌菌粉300~600倍液,或用每克含活孢子48億以上的青蟲菌菌粉400~500倍液,向煙株心葉正反面噴灑,對3齡前幼蟲防治效果較好。
⑤藥劑防治 在幼蟲發生期間,可選用下列藥劑噴霧:2.5%溴氰菊酯4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50%殺螟松500~1000倍液,掌握多數幼蟲在3齡以前施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