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腐爛莖線蟲癥狀】
主要為害莖部,發病初期植株生勢較弱,葉片皺縮,生長點晴天中午易萎蔫,發病嚴重時整株萎蔫,易落花落果或果實較小發育不良;剖開病莖,莖部呈糟糠狀腐爛或干腐。
【病原與發生規律】
Ditylenchus destructor稱馬鈴薯腐爛線蟲,屬植物寄生線蟲。腐爛莖線蟲是一種遷移性植物內寄生線蟲,主要為害番茄莖部。線蟲多以成蟲或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田間缺少寄主植物時,易在土壤中的雜草和真菌寄主上存活。在田間土壤中能存活3—5年;生育最適溫度為20—27℃。腐爛莖線蟲不耐干燥,在相對濕度低于40%的情況下難以生存。對低溫忍耐力強,高于35℃則不活動。腐爛莖線蟲主要通過土壤進行傳播,在田間還可以通過農事操作和灌溉水傳播。
【防治方法】
與煙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輪作2—3年。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帶出棚外集中消毀。
育苗時進行土壤處理,避免幼苗帶蟲。
在番茄定植前整地時,可在犁地前撒施10%噻唑磷顆粒劑2—4kg/畝、98%棉隆顆粒劑2—4kg/畝、80%二氯異丙醚乳油5kg/畝,也可將上述藥劑施于壟下,以防治土壤中的腐爛莖線蟲。定植后發病可采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噴淋莖基部或灌根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