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根莖腐爛病、紅中柱根腐病
癥狀:主要危害草莓根部。該病菌導致草莓根部或根頸部變褐,后期地上部分萎蔫,最后干枯。切斷病變根部,可見從外向里逐漸變褐。葉片受害后,初期產生紡錘形或圓形黑褐色病斑,稍凹陷,發病快時,出現暗褐色不定形病斑。
病原:煙草疫霉菌和惡疫霉菌,還有辣椒疫霉和草莓疫霉,屬藻狀菌。
發病規律:該病的游動孢子侵入根部等部位引起初侵染,再由病組織產生釋放的游動孢子,進行反復侵染。孢子通過雨水、灌溉水空氣傳播,高溫、高濕和多雨可導致發病嚴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該病發生嚴重。
防治措施:①采用農業措施: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草莓。采用高壟栽培方式,覆蓋地膜。精細整地,小水輕澆,雨后及時排水。增加株間通風透光,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②進行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或噴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米多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等藥劑。噴藥的重點部位在植株基部和地面,若噴后3小時遇到降雨,則要再補噴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