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薊馬的發生與防治 |
【生活習性】:纓翅目(Thysanoptera)約5,000種昆蟲的統稱。形小,長約1.5~3公釐(最小者0.6公釐,最大者15公釐),能鉆入最小的花中及莖和樹皮上的小縫中。取食植物汁、腐敗有機質、真菌、蟎類或其他小昆蟲。體細長,白色至褐色或黑色。身上有六角形花紋或棘等。頭狹,觸角9節(有時因愈合而節數減少),生于眼前方。口器刺吸式,呈圓錐形,不對稱;右側上腭退化;下腭變形為螫針;下腭及下唇均有分節的司感覺的突起(須)。有或無翅。翅膜質長條形,翅脈少,有緣毛(後緣者較長)。休息時翅覆于腹上而不折疊。足跗節有胞狀器(故本目舊稱胞足目〔Physapoda〕)以利攀爬。前足基節有嵴,可與股節的距相摩擦而發聲。腹長而扁(尤其是管尾亞目),11節,但末節退化,第一及第八節有氣門。管尾類腹部背側有S形剛毛,翅休息時伸入其緣毛中以固定。 鋸尾類雄體腹部末節為圓形,雌體腹部末端腹側裂開至第八腹節。管尾類腹部末端管狀。睪丸及附屬腺體位于腹部後半部。外生殖器包括成對的附肢及不成對的陽具,均可縮入腹內。錐尾類雌體具2對鋸狀片組成的產卵管。有8條卵巢管及球形、常有色的受精囊。雄體壽命短于雌體。成熟後即交配。偶見孤雌生殖,許多種中罕見雄蟲或完全沒有。纓翅目多為卵生,少數管尾類卵胎生。卵長,卵圓形至腎形,產出前占據母體2~3腹節的長度。錐尾類用鋸狀產卵管將卵產于植物組織內,管尾類將卵產于樹皮下、花間及葉鞘,或黏于葉及樹皮表面。3~16日孵化。 生活史介乎漸變態和全變態之間。在漸變態,若蟲經數齡轉變為成蟲,在此數齡期間其外形和食性均似成蟲。具特征性的尾鬃。錐尾類的二期幼蟲變成前蛹,管尾類的幼蟲經成原蛹階段而為前蛹。數小時至數日後前蛹變為蛹。蛹藏于土礫、植物中或繭內。梨薊馬等1年1代,蔥薊馬1年數代。纓翅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日間活動,常緊貼于葉脈或裂縫中。 澤蔥薊馬、唐菖蒲薊馬、小麥薊馬和溫室薊馬傳播植物病毒,為害植物的花、果和葉,在溫暖地區可引起蟲癭及卷葉病。少數種食蟎及介殼蟲等害蟲,有些能幫助傳粉及腐殖土的形成。其天敵有其他昆蟲(包括同目)、蟎、鳥、蠑 螈、蜥蜴等。大雨、風及塵土等環境因素亦對之產生有害影響。 【為害特點 】:薊馬是一種靠植物汁液維生的昆蟲,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則呈棕色或黑色。進食時會造成葉子與花朵的損傷。 【形態特征】:體長一般為0.5-7毫米,也有少數種類體長可達8-10毫米。體細長而扁,或為圓筒形;顏色為黃褐、蒼白或黑色,有的若蟲紅色。有翅種類單眼2-3個,無翅種類無單眼。口器銼吸式,上顎口針多不對稱。翅狹長,邊緣有很多長而整齊的纓狀緣毛。足跗節端部有可伸縮的端泡。 ①管尾亞目Tubulifera:主要特征是腹部末端(第10腹節)呈圓管狀,稱“尾管”。雌蟲無產卵器。有翅或無翅,有翅型前后翅相似,翅脈消失,翅面無微毛。 ②鋸尾亞目Terebrantia:雌蟲有鋸狀產卵器,腹部末端呈圓錐形。雄蟲腹部末端闊而圓。通常有翅,前翅大,翅脈發達,至少前緣脈和1條縱脈伸到翅頂。翅面有微毛。 本目的特征可以總結為:鉆花薊馬纓翅目,體小細長常翹腹;短角聚眼口器歪,纓毛圍翅具泡足。 【防治方法】: 掌握若蟲盛見期噴施“70%吡蟲啉”可濕粉,"20%啶蟲脒",2%阿維菌素。隔一周左右交替使用。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