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名稱】:花薊馬
【花薊馬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1.3mm,褐色帶紫,頭胸部黃褐色。觸角較粗壯,第3節長為寬的2.5倍并在前半部有一橫脊。頭短于前胸,后部背面皺紋粗,頰兩側收縮明顯。頭頂前緣在兩復眼間較平,僅中央稍突。前翅較寬短,前脈鬃20~21根,后脈鬃14~16根。第8腹節背面后緣梳完整,齒上有細毛。頭、前胸、翅脈及腹端鬃較粗壯且黑。2齡若蟲:體長約1mm,基色黃。復眼紅色。觸角7節,第3、4節最長,第3節有覆瓦狀環紋,第4節有環狀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體鬃尖端微圓鈍。第9腹節后緣有一圈清楚的微齒。
【花薊馬為害特點】:成蟲和若蟲為害蔬菜作物花器,減少結實量。有時也為害幼苗嫩葉并傳播病毒病,是生產上重要傳毒介體。
【花薊馬生活習性】:在我國南方年發生11~14代,以成蟲越冬。成蟲有趨花性,卵大部分產于花內植物組織中,如花瓣、花絲、花膜、花柄,一般產在花瓣上。每雌產卵約180粒,產卵歷期長達20~50天。
【花薊馬防治方法】:
(1)薊馬系六小害蟲,把卵產在植株組織里,對殺蟲劑易產生抗性,防治較困難。生產上應從鏟除田間雜草,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蟲源入手,避免薊馬向蔬菜的花上轉移。
(2)使用防蟲網或遮陽網可減少受害。
(3)氣候干旱時,采用澆跑馬水的方法灌溉。
(4)抓住花期藥劑防治。首選魚藤酮8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吡.辛乳油1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注意保護利用天敵。如小花蝽、中華微刺盲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