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害名稱】:六星吉丁蟲
【別名】:溜皮蟲,串皮蟲。
【目科】:鞘翅目,吉丁蟲科。
【分布】:上海、山東、天津、河北、江蘇、湖南、寧夏、甘肅陜西、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區。
【危害對象】:梅花、櫻花、桃花、海棠、無角楓等花本。
【危害征狀】:以幼蟲蛀食皮層及木質部,嚴重時,可造成整株枯死。
【形態特征】:(1)成蟲:體長10~13毫米,墨綠色,有紫黑色光澤。頭部帶青藍色,頭頂中央有細的縱隆脊線。前胸有細的橫皺紋,鞘翅有縱脊線。每一翅面上有排列成一行的3個白色圓形凹斑。(2)幼蟲:體長16~26毫米,體扁平。前胸背板橫橢圓形,后方有叉狀縱溝。
【發生規律】:蘋果六星吉丁蟲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越冬。翌年春季4月下旬化蛹,5~6月羽化。中午覓偶交配。卵產在皮層縫隙葉中。幼蟲孵化后蛀食植株皮層部,最后蛀入木質部,蛀孔道不規則。成蟲也可食害枝條基部。10月中、下旬幼蟲在寄主枝條中越冬。
【生物學特性】:六星吉丁蟲每年繁殖1代,在10月份前后以老熟幼蟲在木質部內作蛹室越冬。翌年3月份開始陸續化蛹,發生很不整齊。成蟲出洞時間早的在5月份,6月份為出洞高峰期。白天棲息于枝葉間,可取食葉片成缺刻,有墜地假死的習性。卵產于枝干樹皮裂縫或傷口處,每處產卵1~3粒。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產卵盛期。幼蟲蛀食寄主枝干的韌皮部和形成層,形成彎彎曲曲的蟲道,蟲糞不外排。為害景象與爆皮蟲近似,但蛙食的蟲道遠比爆皮蟲寬大,老熟幼蟲的蟲道寬度可達15毫米。幼蟲老熟后蛀入木質部,作蛹室化蛹,但深度較淺。
【防治方法】:該蟲未發生的橘區應嚴格實施檢疫措施,防止擴散蔓延。已發生此蟲的地區,平時加強栽培管理,保持健康樹勢,及時清除死樹死枝,特別在成蟲出洞前要清除并燒毀六星吉丁蟲為害所致的死樹死枝,以減少蟲源。藥劑防治可采用3種方法:①在成蟲開始大量羽化而尚未出洞前,先刮除樹干受害部的翹皮,再用80%敵敵畏乳油加黏土10~20倍和適量水調成糊狀,或直接用水稀釋到30倍液,也可用40%樂果乳油加等量煤油涂在被害處,使成蟲在咬穿樹皮時中毒死亡。②在成蟲出洞高峰期樹冠噴藥,殺死已上樹的成蟲。藥劑有40%樂果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③在初孵幼蟲盛期,先用刀刮去受害部的膠沫和一層薄皮,再用80%敵敵畏乳油3倍液或40%樂果乳油5倍液涂抹,可殺死皮層下的幼蟲。注意,樂果不能在朱紅、紅橘、乳橘和檸檬等敏感品種上使用;用各種藥劑涂干時,涂藥面不應過大,否則可能產生藥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