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藍目天蛾鱗翅目,天蛾科。又稱柳天蛾、柳目天蛾、柳蘭目天蛾。
寄主:蘋果、李、櫻桃、梅、楊、柳等。
為害特點:低齡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常將葉片吃光,殘留葉柄。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25-37毫米,翅展66-106毫米,體灰黃色,胸背中央具褐色縱寬帶,腹背中央有不明顯的褐色中帶。觸角櫛狀黃褐色,復眼球形黑褐色。前翅外緣波狀,翅基l/3色淺、穿過褐色內線向臀角突伸1長角,末端有黑紋相接,中室端具新月形帶褐邊的白斑,外緣頂角至中后部有近三角形大褐斑1個。后翅淺黃褐色,中部具灰蘭或蘭色眼狀大斑1個,周圍青白色,外圍黑色,其上緣粉紅至紅色。卵橢圓形長1.7毫米,綠色有光澤。幼蟲體長60-90毫米,黃綠或綠色,密布黃白色小顆粒,頭頂尖,三角形,口器褐色。胸部兩側各具由黃白色顆粒構成的縱線1條;1-7腹節(jié)兩側具斜線;第8腹節(jié)背面中部具l密布黑色小顆粒的尾角。胸足紅褐色。蛹長35毫米左右,黑褐色,臀刺錐狀。
【病原】: 東北、華北年生2代,河南3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2代區(qū)5月上-6月上旬羽化,交尾產卵、卵期約20天,第1代幼蟲6月發(fā)生,7月老熟入土化蛹,蛹期20天左右,7月下-8月下旬羽化,第2代幼蟲8月始發(fā)、9月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卵多產于葉背、每雌可產卵300-400粒。幼蟲多在葉背或枝條上棲息,老熟后下樹入土化蛹。天敵有小繭蜂。
【防治方法】:
(1)秋盾至早春耕翻樹盤;可消滅部分越冬蛹。(2)捕殺幼蟲,黑光燈誘殺成蟲。(3)幼蟲為害期樹上施藥參考蘋果小卷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