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梨樹旋目夜蛾該怎么治 |
![]() |
【病原】:成蟲體長2l-23毫米,翅展60-62毫米,雌雄體色不一。雌灰褐色,頸板黑色,1-6腹節(jié)背面各有1黑褐色斑紋,向后漸小,余部紅色。前翅蝌蚪形黑斑尾部與外線近平行,伸至后緣中部,與外線間尚有1條平行波狀黑色短線。外線波狀黑色,其外側(cè)有4條波狀黑色線。前緣基部有1條淡灰黃色斜線,翅中部內(nèi)外線間具一條通過蝌蚪狀紋平行于前緣的黑色寬縱帶,帶前后有灰黃白色縱帶。后翅具淡黃色中帶,內(nèi)側(cè)生3條黑色橫帶,中帶至外緣有5條波狀黑色橫線。雄紫棕至黑色,前翅有蝌蚪形黑斑,斑尾部上旋與外線相連,外線至外緣也有4條波狀暗色橫線,前翅基部具1弧形橫線,后翅基部約有1/3色發(fā)暗。卵近球形,底部平,灰白色,卵孔圓形稍內(nèi)陷,頂部花冠明顯,有縱長棱6-10根,較粗,白色光滑。橫棱32-46根較細,中間形成橫方格。幼蟲體長60-67毫米,第1、2腹節(jié)彎曲呈尺蠖形。頭部褐色顱側(cè)區(qū)有黑色寬縱帶,并生不規(guī)則暗褐斑點。體灰褐至暗褐色,布滿黑色不規(guī)則斑點,構(gòu)成許多縱條紋。背線、亞背線和氣門線黑褐色,氣門上、下線灰褐色,亞腹線和腹線黑褐色。身體腹面灰色,腹足間黑斑明顯。腹足灰黃色趾鉤單序中帶。蛹長22-26毫米,下腭與前翅末端平,達第4腹節(jié)。腹末臀部有網(wǎng)紋,著生4對紅色鉤刺,第7腹節(jié)有腹足疤。生活史及習性不詳。幼蟲為害合歡葉,棲息緊貼枝干或樹皮。老熟幼蟲在枯碎葉中化蛹,成蟲吸果汁為害。 【癥狀】: 梨樹旋目夜蛾為吸果害蟲,成蟲喙端膜質(zhì)狀,缺乏刺穿健康果皮能力,從果皮傷口或壞腐處吸食果汁,果實被害后加速腐爛、脫落。幼蟲食葉。 【生物學(xué)特性】:旋目夜蛾幼蟲取食合歡葉片,多在枝干及有傷疤處棲息,將身體伸直,緊貼樹皮。老熟幼蟲在枯葉碎片中化蛹。成蟲吸食柑橘等水果的果汁。屬二次為害種。 【防治方法】: 幼蟲期防治 春季發(fā)芽前或秋季落葉期,在被害表皮處涂煤敵液(煤油1000混入50g80%敵敵畏乳油即成),防效在90%以上。 成蟲期防治 成蟲羽化出穴初、盛期結(jié)合防治其它害蟲,可噴布80%敵敵畏乳油或50%對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8500倍液混配50%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對初孵幼蟲、卵及成蟲均有明顯的防效。 毀滅成蟲 成蟲羽前鋸掉并燒被害枯枝死樹。 加強檢疫工作 對帶蟲砧木、苗子或接穗應(yīng)在25~26℃,每立方米用16g的氰化鈉室內(nèi)密閉約1h,作熏蒸處理。 |
![]() |
相關(guān)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