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球堅蚧為害后枝條上雌蚧殼累累,蟲口密度大,造成樹勢衰弱或枝條枯死。這不能不引起當地果農的重視。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一代,以2 齡若蟲在枝條的裂縫、傷口邊緣或粗皮處越冬,越冬位置固定后,分泌白色蠟質覆蓋身體。次年4 月中、下旬若蟲從蠟質覆蓋物下爬出,固著在枝條上吸食汁液。雌蟲逐漸膨大呈半球形,雄蟲開始化蛹。5 月初羽化出成蟲,與雌蟲交尾后不久即死亡。雌蟲于5月下旬抱卵于腹下,抱卵后雌成蟲逐漸干縮,僅留一空蚧殼,殼內充滿卵粒,6月上旬前后孵化。初孵若蟲爬出母殼后分散到枝條上為害,至秋末蛻皮變為2齡若蟲,即在蛻皮殼下越冬
形態特征:
雌成蟲 蚧殼近球形,直徑3-4.5毫米,高3.5毫米,初期蚧殼質軟,黃褐色,后期硬化成紅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皺紋示明顯,雌蟲在蚧殼下。雄蟲 體長2毫米,赤褐色。有發達的足和1對前翅。腹末端外生殖器兩側各有較長的1條白色蠟質長毛。蚧殼長扁圓形,蠟質表面光滑,長1.8毫米,寬1毫米。近化蛹時,蚧殼與蟲體分離。 若蟲 初孵若蟲,體橢圓形,體背隆起,體長0.5毫米。淡粉紅色,腹部末端有2條細毛,活動力強。固著后的若蟲體背覆蓋絲狀蠟質物,越冬后的若蟲,體背淡黑色,并有數10條白色條紋,上被極薄的蠟質。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4月中旬蟲體蚧殼膨大期,對枝條上的蚧殼用手或木棒擠壓抹殺。結合冬春修剪及時剪除有蟲枝條,帶出田外集中毀 3.2化學防治 果樹發芽前噴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或3-5%的柴油乳劑。 若蟲孵化成盛期,噴波美0.2-0.5度的石硫合劑或50%的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600-800倍液。使用40%的速撲殺1000-2000倍液于低齡幼蚧期用藥有特效。全年任何時候用速撲殺防治蚧殼蟲都有很好的效果。 3.3保護利用天敵 朝鮮球堅蚧的重要天敵是黑緣紅瓢蟲,應盡量不噴或少噴廣譜性殺蟲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