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梢鷹夜蛾成蟲頭、胸部灰色有黑點和褐斑,觸角褐色,下唇須灰黃色,向前下斜伸,狀似鷹嘴;前翅灰褐色,有褐點,前半部在內線以內棕褐色,內、外線及后半部明顯,亞端線黑色中部外突,后翅黃色,中室有一黑斑,外緣有一黑帶,后緣有二黑紋;腹部黃色,各節背部有黑紋。
卵饅頭形,有明顯的放射狀條紋,橫紋不顯;頂部有淡褐色花紋兩圈。老熟幼蟲體色變化很大。有綠、黃、黑三種色型。多數為綠色型,此型頭和胴部綠色;黃色型,頭部黑色,胴部黃色,兩側有兩條黑線;黑色型,頭部橙黃色,全體黑色,氣門線由斷續的黃白色斑組成。
蛹棕紅色,外被有土繭。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化蛹越冬。5月中旬羽化。交尾產卵于葉背、葉柄或芽上,卵散產。5月下旬孵化后蛀入芽內或新梢頂端,吐絲將頂端嫩葉粘連,潛身在內,蠶食嫩葉。經l個月后入土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飛翔力不強,白天常靜伏葉背。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生第二代幼蟲,8月中旬以前入土化蛹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
發生數量不多時,可人工捕殺幼蟲。
發現大量幼蟲為害時,可用下列藥劑: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30%氟氰戊菊酯乳油1000—3000倍液;10%溴氟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20%殺鈴脲懸浮劑500—1000倍液等,噴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