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造橋蟲形態特征】:
草莓大造橋蟲,又名棉大造橋蟲等,屬鱗翅目,尺蛾科。
成蟲:雌蛾體長約16毫米,體色變異較大,一般淡灰褐色,散布黑褐及黃色鱗片。前后翅上的4個星及內外線為暗褐色。前翅暗灰帶白色,雜黑色及黃色鱗片,底面銀灰色。內外橫線黑褐色波狀,前翅中線不完整,后翅的完整;兩翅中室頂角處均有1環狀紋。緣毛有褐斑。卵:長0.73毫米,寬0.39毫米。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8~49毫米,圓筒形,行動或靜止時身體中間常拱起作橋狀,故名造橋蟲。頭黃褐色,比前胸明顯寬大,頭頂兩側有黑點1對。胸足褐色,腹足黃綠,端部黑色。
【草莓大造橋蟲發生規律】:
草莓大造橋蟲在長江流域1年發生4代,末代幼蟲于9月底至10月下旬入土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羽化。成蟲飛翔力弱,白天靜伏樹干等處,夜間活動交配,趨光性強。羽化后1~3天產卵,數十粒至一二百粒成堆產于樹皮縫、土壤縫隙、作物秸稈葉鞘及屋檐瓦縫等處。雌蛾產卵量越冬代約200粒,以后各代1000~2000粒。卵可隨水流傳播。夏季40天完成1代,卵期約5~8天,初孵幼蟲吐絲隨風飄移傳播擴散,幼蟲期18~20天。蛹期9~10天,成蟲壽命6~8天。天敵有懸繭姬蜂、蜘蛛、食蟲蝽、鳥類等。
【草莓大造橋蟲分布為害】:
草莓大造橋蟲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在草莓上主要為害葉片,初孵幼蟲剝食正面葉肉,2齡后即吃成缺刻和孔洞,中老齡幼蟲可將全葉吃光,嚴重時僅剩主脈,也可食害花蕾、花和幼果。
【草莓大造橋蟲防治方法】:
1、保護利用天敵。
2、藥劑防治,選用90%敵百蟲、80%敵敵畏、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噴霧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