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蟲吐絲卷綴頂梢嫩葉成筒狀,隱蔽在筒中為害。咬斷花蕾、果梗及葉片。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7mm,翅展15—21mm,下唇須前伸,末節(jié)下垂。前翅淺黃色至金黃色,具金屬光澤。雄娥具前緣褶,翅面上有2條紅褐色斜斑,一條不明顯,從前緣l/4處通向后緣的1/2處;另一條明顯,從前緣的1/2通向臀角,頂角的端紋延伸至外緣。雄蛾后翅淺褐色,雌娥黃白色。卵半球形,直徑0.6nun。幼蟲體長15—19mm,淺綠色,頭黃褐色,背線淺綠色,每節(jié)具2個不十分明顯的小點。蛹長約8mm,紡錘形,黃褐色。
【生活習(xí)性】:江蘇年生4代,可能以幼蟲和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蟲出現(xiàn),4月中旬幼蟲盛發(fā),5月中旬至6月中旬2代幼蟲盛發(fā),以后各代重疊。在吉林蚊河一帶幼蟲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害,6月中旬是為害盛期,6月中下旬幼蟲進(jìn)入末齡,并開始化蛹,6月底至8月初成蟲羽化,幼蟲有轉(zhuǎn)株為害特點。沿海地區(qū)受害重。天敵有繭蜂。
【防治方法】:藥劑防治:越冬幼蟲出蜇盛期及第二代卵孵化盛期噴灑25%喹硫磷或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或15%來福靈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3000至3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至5000倍液。25%滅幼脲3號2000倍液等,采收前9天停止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