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特點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常數(shù)十頭群集在葉片上取食,嚴(yán)重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只留下葉脈。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7.5毫米左右,翅展17毫米左右;頭、胸部黑色,帶有光澤,腹部橙黃色;觸角黑色,鞭狀;翅黑色,半透明,足全部黑色。卵橢圓形,淡橙黃色變?yōu)榫G色。初孵幼蟲微帶淡綠色,頭部淡黃色,老熟時體長18-19毫米,黃褐色,各體節(jié)有3條橫向黑點線,黑點有短毛。蛹乳白色。繭橢圓形,灰黃色。
【生活習(xí)性】:
一年發(fā)生5代,以老熟幼蟲在根部周圍土壤中做繭越冬。第二年4月初化蛹,中旬開始羽化出成蟲并產(chǎn)卵。成蟲白天活動,晚上靜伏在葉片上,在植株嫩梢的背陰處產(chǎn)卵。一至二齡幼蟲有群聚危害習(xí)性,三齡后分散取食,食量明顯增大,老熟幼蟲在被害植株根基周圍枯枝落葉間或地表到3厘米土層中結(jié)繭。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第五代幼蟲老熟后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
(1)成蟲發(fā)生期,用4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噴霧。
(2)一到二齡幼蟲為最佳防治期。所用藥劑有5%卡死克可分散液劑1500倍液、10%高效滅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水乳劑2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等。
(3)將產(chǎn)卵枝條剪掉并集中銷毀。在冬季或生長季節(jié),掃除枯枝落葉并銷毀。
(4)保護(hù)利用天敵。捕食性天敵有中華大螳螂、蜘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