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成蟲和若蟲食葉、幼瓜和嫩莢。
【防治方法】:(1)毒餌誘殺,先用60-70°C熱水將90%敵百蟲晶體溶成30倍液(50克藥兌1.5升熱水)每升溶好的藥液拌入30-50公斤炒香的麥麩或豆餅或棉籽餅,用50%辛硫磷乳油25—40ml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60ml。拌時要充分加水(為餌料重量的1-15倍)。然后撒施田間。(2)燈光誘殺成蟲。
【形態特征】: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為20毫米,背部黑褐色,有油光,腹面色較淡;頭與前胸等寬,兩復眼之間有黃帶相連;前約與腹部等長,后翅發達,尖端向后方突出如尾;后足脛節有刺6對;尾毛特長,幾乎與前腿節等長。卵長筒形,乳白色,微黃,表面光滑。若蟲形似成蟲、無翅或僅有翅芽。
【發生特點】:我省中南部發生居多。一年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5月孵化為若蟲,共6齡。7-8月成蟲盛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雌蟲營土穴產卵,多產于河邊,溝旁,田埂,墳地等雜草較多的向陽地段,深約2-4厘米。每雌蟲產卵34-114粒。成蟲壽命200余天,產卵后1-8天即死。雄蟲善鳴以誘到雌蟲交尾,并善斗和互相殘殺,常筑穴與雌蟲同居。若蟲、成平時好居暗處,但夜間撲向燈光,有趨光性。雜食性,但尤喜帶油質和香味的作物,如大豆,芝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