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作物】: 胡蘿卜、革莓、黑莓、葡萄、玫瑰、合歡、菊科植物、玉米、小麥、谷子、棉花、花生。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1~14毫米,寬7~8.5毫米,體橢圓形,棕褐泛紫綠色閃光。鞘翅茄紫有黑綠或紫黑色邊緣,腹部兩側各節具白色毛斑區。頭較小,唇基前緣弧形表面皺,觸角9節。前胸背板縊縮,基部短于鞘翅,后緣側斜形,中段弧形內彎。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扁平,后端狹,小盾片后的鞘翅基部具深橫凹,臀板外露隆拱,上刻點密布,有1對白毛斑塊。卵近圓形,白色,光滑。幼蟲體長8~11毫米,每側具前頂毛6~8根,形成一縱列,額前側毛左右各2~3根,其中2長1短。頭長2.4~3.1毫米,寬3.5~4.1毫米;上唇基毛左右各4根。肛門背片后具長針狀刺毛,每列4~8根,一般4~5根,刺毛列八字形向后岔開不整齊。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河南年生1代,以3齡幼蟲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升到耕作層為害小麥等作物地下部。4月下旬末化蛹,5月上旬羽化,5月中旬進入盛期。6月下旬成蟲產卵,6月下~7月中旬進入產卵盛期,卵歷期8~20天,成蟲壽命40天,1齡幼蟲歷期14天,2齡18.7天,3齡長達245天,蛹期12天。成蟲喜在9~11時和15~18時活動,喜在寄主的花上交配20~25分鐘。把卵產在1~3厘米表土層,每粒卵外附有土粒形成的土球,球內光滑似卵室。幼蟲多在8~16時孵化,4小時后開始取食卵殼和土壤中有機質,10天后取食根部,有的取食種子、種芽,3齡后進入暴食期。
【防治方法】:選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增效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吡蟲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或灌殺。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利用成蟲交尾持續時間長,受驚后收足墜落等特點,組織人力捕殺成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