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以幼蟲蛀使為害,為害桃果時,從果柄基部入果核,蛀孔處常流出黃褐色透明黏膠,周圍堆積有大量紅褐色蟲糞,果實容易腐爛。
【寄主】 高粱、玉米、粟、向日葵、蓖麻、姜、棉花、桃、柿、核桃、板栗、無花果、松樹等。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2mm,翅展22—25mm,黃至橙黃色,體、翅表面具許多黑斑點似豹紋:胸背有7個;腹背第l和3—6節各有3個橫列,第7節有時只有1個,第2、8節無黑點,前翅25—28個,后翅15—16個,雄第9節末端黑色,雌不明顯。卵橢圓形,長0.6mm,寬0.4mm,表面粗糙布細微圓點,初乳白漸變桔黃、紅褐色。幼蟲體長22mm,體色多變,有淡褐、淺灰、淺灰蘭、暗紅等色,腹面多為淡綠色。頭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體節毛片明顯,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較大,第l一8腹節氣門以上各具6個,成2橫列,前4后2。氣門橢圓形,圍氣門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鉤不規則的3序環。蛹長13mm,初淡黃綠后變褐色,臀棘細長,末端有曲刺6根。繭長橢圓形,灰白色。
【生活習性】 老熟幼蟲于粗皮縫中、樹洞、玉米桿、向日葵花盤內越冬。一年發生2代。越冬代成蟲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卵散產于桃果上,經1周左右孵化為幼蟲,以果實肩部蛀人果實為害,10一15人老熟,于果內或枝葉相貼處化蛹,約經8天左右羽化為成蟲,繼續產卵為害枇杷花芽,幼蟲老熟后爬到越冬寄主上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 ①清理石榴園,減少蟲源。采果后至萌芽前,清除園內干僵,病蟲果及玉米、高梁秸稈、向日葵花盤等,集中深埋或燒毀。剔除老翹皮、朽木,藥泥堵樹洞,減少越冬基數,生長期隨時揀拾落果,摘除蟲果、消滅果內幼蟲。②誘殺成蟲。利用成蟲趨性,在園內設置黑光燈,糖醋液、性誘劑等誘殺成蟲。③樹干扎舊麻袋片或草蠅,誘集幼蟲、蛹,隨時收集消滅。④石榴園四周種植誘集作物。在成蟲產卵期,集中防治,減輕對石榴的危害。⑤噴藥治蟲。在成蟲產卵盛期適時噴藥,防止幼蟲蛀果,藥劑可選用20%殺滅菊酯2500倍,2.5%大康或功夫3000倍,5%紅太陽大將軍4000倍,50%辛硫磷1000倍,愛福丁1號6000倍,25%滅幼脲1500—250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