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介殼蟲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季刮除枝條上的桃介殼蟲的越冬蟲體,刨樹盤消滅草履介殼蟲的卵囊。
(2)藥劑防治:早春桃樹發芽前,噴灑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殺死越冬成蟲。若蟲活動期,噴灑波美0.3度石硫合劑, 40%亞胺硫磷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
(3)保護天敵:在果樹生長期,如果蟲情不重,一般不要噴藥,可利用天敵發揮其自然控制作用。發生較重的果園,要避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以保護天敵。
【桃介殼蟲形態特征】:
雌成蟲:體橢圓形,扁平,橙黃色;介殼近圓形,背面隆起,白色或灰白色,殼頂橙黃色,偏向一側。雄成蟲:體橙黃色,前翅膀質,后翅退化,介殼長筒形,背面有3條突出的隆脊,灰白色,殼點橙黃色,位于殼的前端。
卵:橢圓形,橙黃色。
l齡若蟲:橢圓形,橙黃色,有觸角一對,腹部末端有尾毛2根,兩眼間有2個腺孔,分泌蠟絲,遮蓋身體,形成 介殼。2齡時,眼、觸角、足及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分化成雌、雄兩性。
蛹:橙黃色,長橢圓形。
【桃介殼蟲發生規律】:
北方桃區1年發生2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桃樹萌動后,越冬雌成蟲開始吸食枝條汁液。4月下旬至5月下旬為產卵期,5月上旬為產卵盛期,卵產于雌成蟲介殼下。每雌蟲產卵40~60粒,最多達400余粒。5月初卵開始孵化,5月中、下旬出現第一代若蟲。若蟲孵化后從母體介殼下爬出,很活躍,爬行1~2天后多在2~5年生枝條上選合適部位固定、取食,并分泌白色蠟粉,第一次脫皮后開始形成介殼,覆蓋蟲體。雌若蟲脫2次皮后變為成蟲;雄若蟲脫2次皮后變為前蛹,蛹羽化為有翅成蟲。6月中、下旬出現第一代成蟲,7月上旬產第二代卵,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