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茄子定植后始發,初發病時,白天葉片萎蔫,早、晚可復原,反復多日后,葉片逐漸變黃干枯,后整株黃枯而死,株高明顯降低。莖基部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稍有凹陷的病斑,病斑環繞一周,莖部縊縮而枯萎。檢查根部,表皮呈褐色腐爛,且易剝開,致木質部外露,沒有新根發生。
病原: Phytophthora boahmeriae Sawada 腐皮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通過灌水,在高濕條件下引起發病。發病適宜地溫為10~20℃。酸性土壤及連作地病重。濕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塊及其周圍易發病。
防治措施: ①農業措施
有條件的地方可與十字花科蔬菜、蔥蒜類蔬菜實行2~3年輪作。實行高畦栽培,高畦栽培可避免雨后或灌溉后根系長期浸泡在水里,并可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病力。降低土壤濕度 ,雨后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土壤過濕。
②藥劑防治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與適量細土拌勻,在定植前均勻撒入定植穴 中。發病初期用藥液灌根,一般每株灌藥液 0.2~0.3升,每7~10天灌 1次,連續灌 2~3次。常用的灌根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硫酸銅2000倍液等。由于此病病菌對銅離子很敏感,所以用硫酸銅溶液灌根效果很好,但注意不要過量,以防產生藥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