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主要為害茄子的葉和果實。葉片染病初現邊緣不明顯的褪綠斑點,病斑背面長有欖綠色絨毛狀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致病葉早期脫落。果實染病,病部呈黑色,革質,多從果柄蔓延下來,致果實現白色斑塊,成熟果實病斑黃色下陷,后漸變黑色,最后成為僵果。
病原:Fulvia fulva(Cooke)Cif.異名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稱褐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氣候條件適宜時,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發后從傷口或直接侵入,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植株栽植過密,株間生長郁閉,田間濕度大或有白粉虱為害易誘發此病。
防治措施:(1)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栽植密度應適宜,雨后及時排水,注意降低田間濕度。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0%杜邦新星(福星)乳油9000倍液、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65升,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采前3天停止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