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荔枝小灰蝶的危害及防治技術 |
![]() |
【形態特征】: 成蟲 雄蟲體長12毫米,翅展26毫米,雌蟲略大。觸角棍棒狀,背面為黑褐色,末端淡紅色。腹面基部白色。復眼棕黑色。額區及下唇須白色。雌蟲前后翅灰褐色,僅后翅后緣為灰白色。雄前翅前緣及外緣皆為黑褐色,其余為紅色。后翅基部及邊緣皆為黑褐色,其余為紅色。后翅臀角處有一黑色帶狀突,末端白色;中央為一黑色點。腹面灰白色。 卵 圓形,底平,頂部中央稍凹陷,縱徑0.55毫米,橫徑0.8毫米,表面有多角形紋。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6毫米,體粗短,扁圓筒形,紫黃色,背面色較濃,頭小,常縮入胸部,后胸和腹部第1、2、6節灰黑色,后端稍斜截,胸、腹足較短且常隱蔽。 蛹 短圓筒形,長13毫米,背面紫黑色,有褐色斑,被有棕黃色短毛。腹面淡黃色。頭頂有一列粗毛,頭部與前胸交界處有一紫黑色紋,自背面兩側斜向前方。 【危害特點 】:幼蟲蛀害荔枝果實,從果的中部蛀入,食害果核。被害果常不脫落,蛀孔較大,近圓形,朝向地面,邊緣光滑,一般果核蛀道和孔口無蟲糞。一領幼蟲有時在孔口留有蟲糞。該蟲不侵害包滿果核的果實。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洞穴或樹皮裂縫內越冬。每年5月開始為害,第1代幼蟲首先為害荔枝果實,大約14-16天,初齡幼蟲蛀入孔小,病留有蟲糞,黑褐色,粘附在孔口的下方。幼蟲能蛀害多個果實。待果實的果核被包滿后就停止為害。有夜出轉果的習性。被害果常不脫落。老熟幼蟲在樹干表皮裂縫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科學修剪,將病殘枝剪除,調節通風透光,保持果園適當的溫濕度,結合修剪,清理果園,減少蟲源。 (2)人工防治 及時檢查果園,摘除蟲果及清除地上的落果,冬季進行樹干涂白。 (3)保護和利用天敵。避免使用廣譜性藥劑。 (4)可適當選擇較抗蟲品種。早、中熟品種易發生蟲害。 (5)化學防治 4月在早、中熟品種的第2次生理落果高峰期后,掌握卵的初孵期時噴20%速滅殺丁乳劑或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及時消滅第1代初孵幼蟲及轉果危害的幼蟲。 常用藥劑 速滅殺丁、殺蟲雙水劑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