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茄子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灰霉病。幼苗染病,子葉先端枯死。后擴展到幼莖,幼莖縊縮變細,常自病部折斷枯死,真葉染病出現半圓至近圓形淡褐色輪紋斑,后期葉片或莖部均可長出灰霉,致病部腐爛。成株染病,葉緣處先形成水浸狀大斑,后變褐,形成橢圓或近圓形淺黃色輪紋斑,直徑5~10毫米,密布灰色霉層,嚴重的大斑連片,致整葉干枯。莖桿、葉柄染病也可產生褐色病斑,濕度大時長出灰霉。果實染病,幼果果蒂周圍局部先產生水浸狀褐色病斑,擴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爛,表在產生不規則輪狀灰色霉狀物,失去食用價值。
病原: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侵染所致。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菌絲體或分生孢子梗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過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侵入花瓣后引起果實發病;感病的花瓣脫落到葉片或莖上引起莖、葉發病。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0~28℃,相對濕度95%以上。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茄子灰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為2~4月。茄子灰霉病的感病生育期為始花至座果期。棚內低溫高濕、地勢低洼、多年連作、密度過大、植株徒長、光照不足、棚室內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或施氮肥過多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早春低溫、寡照、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
防治措施:(1)保護地采用生態防治,及時通風降濕,使棚室遠離發病條件,具體做法參照番茄灰霉病;
(2)保護地可施用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次1公斤;
(3)發病初期噴灑倍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硫懸浮劑500倍液,或懸浮劑500倍液;
(4)茄子沾花時,也可在生長剌激素中加入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