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高效防治棗樹黑蚱蟬 |
![]() |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8-48毫米,翅展125毫米。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披金色細毛。 頭部中央和平面的上方有紅黃色斑紋。復眼突出,淡黃色,單眼3個,呈三角形排列。觸角剛毛狀。中胸背面寬大,中央高突,有“X”形突起。翅透明,基部翅脈金黃色。前足腿節有齒刺。雄蟲腹部第1-2節有鳴器,雌蟲腹部有發達的產卵器。 卵:長橢圓形,稍彎曲,長2.4-2.5毫米,淡黃白色,有光澤。 若蟲:末齡若蟲體長約35毫米,黃褐色或綜褐色。前足發達,有齒刺,為開掘式。 黑蚱蟬數年、乃至十幾年才完成一個世代,以卵或在土壤中的若蟲越冬。春天,在寄主植物組織內的越冬卵孵化,一齡若蟲落入土中。 【為害特點 】:成蟲除刺吸果樹枝干上的汁液外,雌成蟲產卵時,將產卵器插入枝條和果穗枝梗組織內產卵,造成許多機械損傷,嚴重影響了水分和養分的輸送,致使受害枝條枯萎,被害的果穗枯死,造成損失。 若蟲多齡,長期在果園土中生活,沿樹根附近建造土室,吸食樹根汁液。末齡若蟲在初夏雨后的夜晚出土,爬上樹上,高度多在1-1.5米,攀附在樹干、枝葉上靜伏,天亮前均羽化為成蟲。羽化時脫出的最后一次皮稱“蟬蛻”(可作中藥用),仍留在原若蟲攀附處。 【發病規律 】: 成蟲喜歡在樹干上群集鳴叫,在廣東、廣西每年5-6月為成蟲盛發期,此時果園常蟬聲四溢。6-7月為產卵盛期,在柑桔樹上最喜歡產卵在去年的秋梢掛果枝上,約占七成,其余產在當年的春梢;在荔枝、龍眼樹上多產卵在直徑為4-5毫米的末級梢和果穗枝梗上,因此往往造成可觀的經濟損失。雌蟲產卵時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內,形成卵窩,產卵窩內,每窩有卵5-9粒,一個產卵枝上通常有多個卵窩,由于水分蒸騰,致使卵枝迅速凋萎,極易發現。卵期長達200余天。雌蟲壽命60-70天。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冬季結合果園翻土,殺死部分若蟲。收果后,結合果樹修剪,剪除枯死的枝條和枯死的果穗,減少蟲源。在若蟲出土羽化前,可用尼龍薄膜圍包樹桿,減少若蟲上樹羽化,并掌握若蟲出土羽化期,在傍晚和清晨進行捕殺。在成蟲羽化盛期,利用成蟲在夜間群集棲息樹下的習性,可舉火把照明并搖動樹體,成蟲即趨光撲火,以捕殺之。白天成是喜群集在樹上鳴叫,可用長桿的網兜捕殺成蟲。 (2)藥劑防治: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成蟲盛發期,早上噴灑20%滅掃利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 液,可獲良好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果園中此蟲天敵有多種,應注意保護。 (4)注意總是果園周圍不種或少種苦楝樹。附近的柑桔園如有此蟲為害也要加強防治和管理,以減少蟲源。 (5)在羽化盛期,晚上在果園點燃篝火誘殺成蟲。 (6)秋冬季結合果園翻土斷根,殺死部分若蟲。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