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枯葉蛾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等地。寄主: 蘋果、沙果、李、桃、杏、梨、櫻桃、梅、核桃、楊、柳等。幼蟲咬食嫩芽和葉片,常將葉片吃光。僅殘留葉柄,嚴重影響樹體生長發育。
【形態特征】
成蟲全體赤褐色至茶褐色。頭部色略淡,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紋;前翅外緣和后緣略呈鋸齒狀;后翅短寬、外緣呈鋸齒狀。
卵近圓形,綠至綠褐色、帶自色輪紋。幼蟲稍扁平,暗褐到暗灰色,疏生長、短毛。
蛹深褐色,外被暗灰色或暗褐色絲繭,上附有幼蟲的體毛。繭長橢圓形,絲質、暗褐至暗灰色。
【發生規律】
東北一年發生1代,河南2代,以低齡幼蟲伏在枝上和皮縫中越冬。翌春李樹發芽后出蟄食害嫩芽和葉片,常將葉片吃光僅殘留葉柄;6月中旬—8月發生成蟲。卵多產于枝條上,幼蟲孵化后食葉,發生1代者幼蟲達2—3齡便伏于枝上或皮縫中越冬;發生2代者幼蟲為害至老熟結繭化蛹,羽化,第2代幼蟲達2—3齡便進入越冬狀態。成蟲體扁、體色與樹皮色相似停息時兩翅合攏,形態似枯葉狀,故不易發現。
【防治方法】
1、結合果園管理或修剪,捕殺幼蟲,就地消滅。
2、懸掛黑光燈,誘捕成蛾。
越冬幼蟲出蜇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藥的關鍵時期,可用下列藥劑: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馬(氰戊菊酯·馬拉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