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如何防除柑橘嘴壺夜蛾 |
![]() |
【柑橘嘴壺夜蛾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約18毫米,翅展34~40毫米。頭部棕紅色,腹部背面灰色。雄蛾觸角絲狀,前翅茶褐色,有 N 形花紋,后緣呈缺狀。雄蛾觸角單櫛齒狀,前翅色較淺。卵 球形,直徑約O.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以后出現紅棕色花紋,卵殼上有較密的縱走條紋。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7~46毫米左右,漆黑色,各體節兩側在黃色斑紋處,間有大小數目不等的白色或橙紅色斑,排列成縱帶。蛹 體長寬1.7~1.9×4.5~6.5毫米,赤褐色,腹部末端有4個角形突起,常有葉片包在外面。 【柑橘嘴壺夜蛾發生規律】: 該蟲以幼蟲和蛹越冬,田間各蟲態極不整齊,幼蟲全年可見。一年發生4(浙江黃巖)~6(廣東廣州)代,一代歷期:5月下旬至7下旬約64天; 7上旬至9月上旬約61天;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約53天;越冬代(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長達112天左右。其中卵期3~6天;幼蟲期18~34天;蛹期1l~48天:成蟲期6~26天。成蟲略具假死性,夜間產卵。雌雄性比l:2的較1: 1的產卵期長,產卵量多,且卵的孵化率亦高。幼蟲危害野生的木防己和漢防己, 10月中旬以前絕大多數幼蟲生在漢防己上取食。由于漢防己耐寒力較差,10月下旬以后開始枯老,幼蟲便轉移到木防己上取食。由于山區上述兩種植物同時存在,有利于該蟲的發生,幼蟲在日均溫達12℃時就可取食。成蟲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浙江);廣東和四川在9月至11月旬到柑桔園為害采前成熟果。成蟲白天在雜草、間作物、籬笆、墻洞和樹干等處潛伏,黃昏時為活動高峰。溫度16℃以上蟲口較多,13℃以下顯著減少,10℃時很難發現。在浙江9~10月數量最多,以早熟的溫州蜜柑受害最重。在四川以10月上中旬為害最烈,主害錦橙、臍橙等甜橙類,桔類受害較輕。廣東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害最烈,以早熟雪柑受害最重,其次為中熟棰柑和甜橙,晚熟的蕉柑受害輕。該蟲一年中的食物鏈是:枇杷一楊梅一番茄+水蜜桃一葡萄一溫州蜜柑等柑桔。 【柑橘嘴壺夜蛾為害癥狀】: 以成蟲在夜間飛往果園為害果實,是山地和近山地果園的一種重要害蟲,成蟲以口器穿刺果實,插入瓤瓣吸食果汁,輕者外表僅有1小孔,內部果肉呈海綿狀或腐爛,重者果實軟腐脫落。由于早期為害狀不易發現,常在貯運中造成很大損失,嚴重時采前成熟果脫落10~30%。 【柑橘嘴壺夜蛾防治方法】: (1)藥劑防除幼蟲寄主 5~6月間用除草劑鎮甲劑l號涂莖,或鎮甲劑2號噴木防己等幼蟲寄主,切斷食物鏈,控制成蟲危害。但防除的范圍必須在柑桔園外1000米以上,且要連續數年,涂抹法是涂莖基部和老蔸,從基部向上涂15-30厘米。 (2)種植木防己、漢防己等誘集圃,引誘成蟲產卵,集中消滅卵和幼蟲。 (3)柑桔周圍種植香蕉、引誘夜蛾成由于6~10月間香蕉開花期,到蕉園吸食雌性花和中性花的花蜜,可以顯著減輕其對柑桔果實的危害。由于香蕉花在色、香、味和甜度與營養等方面均顯著地高于柑桔果實,因而對它有極強的引誘力,而香蕉的花期也是該蟲的盛發期,兩者基本吻合。 (4)桔園外圍安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安黃色螢光燈40瓦,每畝地2盞,趨避成蟲。 (5)桔樹四方掛衛生球(荼丸)每方2個,趨避成蟲危害。 (6)瓜果誘殺 用新鮮的菠蘿、哈密瓜切成片或成熟度高的梨或剝皮的柑桔果實,浸40%馬拉硫磷等無味的農藥藥液后,掛于桔園周圍樹上誘殺成蟲。 (7)于7~8月為害前果實套袋。 (8)夜間成蟲為害最盛時,手執電筒和捕蟲網捕殺。4~5天以上的連續陰雨天氣,常嚴重發病。特別在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蔭蔽度大的果園發病更嚴重。在同一果園里,枝葉繁茂,結果多的樹比枝葉稀疏、結果少的樹發病重。同一株樹上,樹冠下部蔭蔽處發病早且重,樹冠四周通風透光處發病遲且輕。接近成熟的果實比未成熟的果實更易發病。一般早熟、中熟品種如赤葉、頂豐和黑葉較易感病,遲熟品種如青羅帆較抗病。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