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紅蠟蚧發生規律】:
紅蠟蚧1年發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越冬。一般于5月中旬開始產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產卵盛期,卵期1~2天后孵化。初孵若蟲爬行半小時左右后,陸續在枝梢和葉片上固定下來,尤以當年生春梢上蟲口最多。雌蟲多固定于枝上,少數在葉上,雄蟲多固定于葉柄和葉背沿主脈兩側,固定后2~3天開始分泌白色蠟質。一齡若蟲期約有20~25天,其發生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前后。該蟲于8月中下旬前后變為成蟲,10月份以后進入越冬狀態。已發現的紅蠟蚧寄生蜂有紅蠟蚧扁角跳小蜂、霍氏扁角跳小蜂、紅帽蠟蚧扁角跳小蜂、蚌蚧雙斑跳小蜂、單帶巨角跳小蜂、夏威夷軟蚧蚜小蜂、日本食蚧蚜小蜂、黑色食蚧蚜小蜂、賴食食蚧蚜小蜂、賽黃盾食蚧蚜小蜂、蠟蚧斑翅蚜小蜂、盔蚧短腹金小蜂、蠟蚧嚙小蜂和蠟蚧柄翅纓小蜂等。
【柑橘紅蠟蚧形態特征】:
雌成蟲介殼初為粉紅色,后漸變為暗紅色,呈半球形隆起,直徑3~4毫米,高約2.5毫米。介殼頂部凹陷,形似臍狀,在4個氣門處各有1條白色蠟帶從腹面卷向背面。雌成蟲體紫紅色,半球形,足3對,均較小,口器發達,位于前足之間。雄成蟲體暗紅色,長約1毫米,翅1對,白色,半透明,翅展約2.4毫米。卵淡紅色,橢圓形,長約0.3毫米,寬約0.15毫米。初孵若蟲體紅褐色,眼棕色,扁平,橢圓形,長約0.4毫米,腹末有2根長毛。固定后不久背部分泌白色蠟質而呈白殼狀。二齡蟲體紫紅色,橢圓形,稍隆起,體表被白色蠟質,周圍有紅色蠟質。三齡時蟲體長橢圓形,長約0.9毫米,寬約0.6毫米,蠟殼加厚,全為紅色。雄蟲第二次蛻皮后變為預蛹。蛹長約1毫米,淡黃色。預蛹和蛹蠟殼均為長形,暗紫紅色。繭長約1.5毫米。
【柑橘紅蠟蚧為害癥狀】:
柑桔樹受害后發育不良,樹勢衰弱,還易引起煤污病,嚴重時枝葉枯萎,果瘦葉小,甚至全株死亡。
【柑橘紅蠟蚧防治方法】:
1、以農業防治為主,結合冬、夏季修剪,剪除蟲枝、枯枝,尤其是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重修剪,效果極其顯著,
2、注意保護利用和引放天敵。
3、適期開展藥劑防治:應掌握在初孵幼蚧大量上新梢為害時(5月下旬至6月中旬),選用40%速撲殺乳油或40%殺撲磷乳油1000~1500倍液; 48%樂斯本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每15天左右噴藥1次,連續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