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橙子星天牛防治方法 |
![]() |
【橙子星天牛發生規律】: 2年完成1代,以幼蟲在木質部坑道內越冬。次年3月間開始活動,4月份幼蟲老熟,蛀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圓形羽化孔,在蛹室化蛹,5月下旬化蛹結束。蛹期19~33天。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末6月初為成蟲出孔高峰。從5月下旬至7月下旬均有成蟲活動。卵期9~15天,6月中旬孵化,高峰在7月中、下旬。9月末絕大部分幼蟲轉而沿原坑道向下移動,至蛀入孔再另蛀新坑道向下部蛀害并越冬。 成蟲羽化后先在蛹室停留5~8天才從羽化孔外出,咬食寄主幼嫩枝梢作補充營養,10~15天后全天都可交配,但以晴天無風的8:00~17:00飛翔、取食、交配頻繁,中午炎熱時停息枝端。雌雄蟲可多次交配;3~4天后產卵,以樹干基部向上10cm以內為多,占76%;10cm到lm內為18%;并與樹干胸徑有關,以6~15cm最多,而7~9cm占50%。咬“丅”或“丄”形刻槽,產卵于槽的下方;產卵處皮層隆起、開裂,表面濕潤。每雌可產卵23~32粒,最多71粒。成蟲壽命40~50天,飛翔力不強,通常飛翔距離約20m。幼蟲孵化后在樹皮下蛀食1個月左右,形成不規則的扁平坑道,隨后向木質部深入2~3cm后轉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個排糞孔,排出黃色蟲糞和蛀屑。 【橙子星天牛寄主植物】: 柑桔,枇杷、荔枝、無花果、木麻黃、柳、苦楝、法國梧桐、桑、白楊、洋槐、檉柳等。 【橙子星天牛形態特征】: 成蟲:漆黑色,略帶金屬光澤,體長19~39mm,體寬6~13.5mm。頭部和腹面被銀灰色和藍灰色細毛,足上多藍灰色細毛;觸角第3-11節各節基部有淡藍色毛環。前胸背板中瘤明顯,兩側具尖銳粗大的側刺突。鞘翅基部有密集的小顆粒,每翅具大小白斑約20個,排成5橫行,從前往后各行白斑數為4、4、5、2、3。卵:乳白色至黃褐色,大米粒狀,長5-6mm,多位于“丅”或“丄”形產卵痕的下方。幼蟲:老熟時體長45-60mm,乳白色,圓筒形。前胸背板的“凸”字形銹斑上密布微小刻點,前方左右各有1個飛鳥形銹色斑;腹板主腹片兩側各有1黃褐色卵圓形刺突區。蛹:乳白色至黑褐色,觸角細長、卷曲,體形與成蟲相似。 【橙子星天牛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成年樹的主干基部和主根,少見害枝。幼蟲在近地面的樹干及主根皮下蛀害,破壞樹體的養分和水的輸送,以致樹勢衰退,受害重者整株枯死。 【橙子星天牛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在幼蟲蛀入木質部之前,在主干受害部位用刀劃若干條縱傷口,涂以50%敵敵畏柴油溶液(1:9),藥量以略有藥液下淌為宜。若在幼蟲蛀入木質部之后,要先將排糞孔處的蟲糞和蛀屑清理干凈,然后插入磷化鋅毒簽或磷化鋁片、丸等,并用泥封死蛀孔及排糞孔。 2、樹干涂白,拒避天牛成蟲產卵:于5月上旬用白涂劑(石灰:硫磺:水=16:2:40)和少量皮膠混合后涂于楊樹主干上,可防止星天牛天牛產卵。 3、人工捕殺成蟲,錘殺卵及初孵幼蟲。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