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檸檬吹綿蚧的形態特征 |
【害蟲名稱】: 吹綿蚧 別名: 棉團蚧、白條蚧等,屬同翅目、蚧總科、珠蚧科。 分布: 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 南、西南等地 受害作物: 以若蟲、成蟲危害牡丹、金桔、檸檬、佛手、山茶、含笑、常春藤、月季、海棠、鞭蓉、石榴、玳玳、耿 耿、柑橘、油桐、蘋果、梨等花卉樹木。 【形態特征】:成蟲雌成蟲橢圓形,桔紅色,體表面有黑色短毛。背面被白色蠟粉。發育成熟后其身后形成白色卵囊,卵囊聯成一體有明顯的縱行溝紋約15條。雄成蟲較瘦小,體長2~3毫米,翅展5~7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桔紅色。翅狹長,深紫色,前翅1對,翅面有翅脈2條和白色縱線2條,后翅退化成平衡體。腹未有2個肉質突起,各有4根長毛。卵長橢圓形,桔紅色,包藏在卵囊內。若蟲各齡若蟲均是橢圓形,眼、觸角和足均為黑色。初齡若蟲紅色,腹部末端有3對長毛;2齡若蟲體毛更發達,毛簇顯著。蛹桔紅色,長3~4毫米,被有白色蠟質薄粉,外裹白色蠟絲繭。生活史及習性 我國南部1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2~3代,華北2代。在浙江(黃巖)第一代卵和若蟲發生盛期在5~6月,第二代在8~9月。四川第一代卵和若蟲盛期在5~6月,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9月初,第三代在9~11月。吹綿蚧世代不齊,即使在同一 環境內,往往各蟲態都有。吹綿故雌蟲很多,雄蟲數量極少,日常不易發現,繁殖方式多以孤雌生殖。雌蟲成熟后從腹部末端分泌蠟質,形成卵囊,卵產囊內,產卵期長達1個多月。每頭雌蟲在春季一般可產卵600粒左右,而夏季只能產200粒左右。初孵若蟲多向樹外部爬遷。附著在新捎或葉背土脈兩側危害。雄蟲常在枝干裂縫或附近松土、雜草中作白色薄繭化蛹。經1周左右羽化為雄成蟲,飛翔力強。 為害狀: 常群集在葉芽、嫩芽、新捎上危害,發生嚴重時,葉色發黃,造成落葉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條,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生活習性】:每年完成2-3代,多以若蟲態過冬,一般4-6月間發生嚴重,溫暖潮濕的氣候有利于蟲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隨時檢查,用手或用鑷子捏去雌蟲和卵囊,或剪去蟲枝、葉。 2、生物防治保護或引放大紅瓢蟲、澳洲瓢蟲,捕食吹綿以,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3、掌握在卵盛孵期, 幼蚧上梢上果為害前,噴藥殺滅的效果好。4~6月注意檢查噴藥,可 用松堿劑20~25倍,速撲殺800倍、40%氧化樂果1000倍、40%樂斯本1000或25%蚧蟲絕2000等,若加機油乳劑效果更佳。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