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黑腐病為害癥狀】:
葉片染病,初在花瓣脫落后7~21天出現紫色小黑點,后擴展成邊緣紫色的圓斑,中部黃褐色或褐色,似蛙眼狀,直徑4~5mm,嚴重的病葉褪綠脫落。枝干染病,多發生在衰老樹的上部枝條上,初現紅褐色凹陷斑,自皮層下突出許多黑色小粒點,樹皮粗糙或開裂,嚴重的致大枝枯死。果實染病,多始于萼片處,初現紅色小斑點,后成紫色,外緣紅色,數周后,整個萼片變成黑褐色,致果實萼端腐爛。花瓣脫落后幼果受侵,也現丘疹狀紅色或紫色斑點,果實成熟后迅速擴展。成熟果實染病,產生邊緣有紅暈的病斑,或形成黑褐色相間的輪紋,病斑堅硬,不凹陷,常散有分生孢子器。
【蘋果黑腐病發病條件】:
分生孢子釋放取決于雨量及降雨持續時間。當花瓣脫落后4~6周,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孢子通過氣孔或表皮裂縫及傷口侵入,侵入適溫26.6℃。瑞光、紅玉、醇露、旭等易感病,金冠較抗病。衰弱樹及幼葉和近成熟期果實發病重。
【蘋果黑腐病防治方法】:
及時清除僵果、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精細整枝、修剪,及時剪除細弱病枝,適當回縮;結合防治其他爛果病,從萌芽期開始噴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4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