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蘋果輪紋病又名粗皮博、水爛病爛果博、輪紋褐腐病?、疣狀粗皮病?疣皮博、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也能為害葉片。?
癥狀 枝干受害多以皮孔為中心,產生水漬狀暗褐色小斑點,漸擴大,質地變得堅硬,中心突起,邊緣龜裂,病健部產生裂縫并逐漸加深,形成圓形或不正圓形的褐色疣狀物,直徑0.3cm到2~3cm不等。病斑單生或2~3個連生,質地堅硬,隨后病斑周緣逐漸下陷,成為一個凹陷的圓圈,至第二年,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隨著健部木栓形成層的生成,病部周圍逐漸隆起,病健交界處產生裂縫,甚至病斑可翹起剝落。病斑不僅限于皮層,約有1/4還可侵入木質部。當枝干染病嚴重時,許多病斑密集一起,枝干表面極為粗糙,故又稱疣狀粗皮病,往往引起枝干早期枯死;果實發病多在近成熟期或貯藏初期。起初,果面發生水漬狀褐色、近圓形的小斑點,擴大后,呈暗紅褐色,具有明顯的同心環紋。病斑發展迅速,幾天內即可使全果腐爛,并常常發出酸臭氣味。后期自病斑中心起,逐漸產生黑色小粒點;葉片發病,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有同心環紋,大小0.5~1.5cm,后逐漸變為灰白色,并長出黑色小粒點。一張葉片上發生許多病斑時,往往引起干枯早落。?
【病害原因】侵染循環?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果在枝、葉、果的病殘組織內越冬,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病組織中的菌絲可存活4~5年。枝干上過冬的病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源。枝干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一般在4月下旬遇雨開始散布分生孢子,到5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增多。孢子主要通過風雨飛濺傳播,距離一般不超過10m。孢子萌發后經皮孔侵入果實和枝干,正常潛育期15天左右。病菌有潛伏侵染現象。新梢上一般從9月下旬以后,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新病斑。新病斑當年很少產生分生孢子器,第二、三年才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第四年后產生分生孢子器的能力又顯著減弱。枝條上病斑的孢子形成能力與枝齡和病斑年齡大小有密切關系。2~6年枝上發生的新病斑,產孢能力強,反之,10年生以上的枝干產孢能力弱,而且在老病斑失去產孢子能力之后,又陸續產生年齡不同的新病斑。1年生的幼嫩新梢最感病,在20~25℃條件下陰雨24小時,即可被侵染。葉片一般從5月份開始發病,7~9月間發病最多,通常葉片發病均極輕微,不會直接影響樹勢。輪紋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氣候、品種等條件有密切關系。在氣溫高于20℃,相對濕度高于75%或連續降雨,雨量達10mm以上時,侵染多發病重。相反,在高溫、干旱的季節,孢子散發量少,侵染亦少,發病輕。6~7月是全年孢子散發量最多的時期,也是全年侵染的高峰階段。
【防治方法】
1清除初侵染源:冬季刮除粗皮并銷毀,用5%菌毒清水劑100倍液涂抹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或1%含量為90%以上的硫酸銅溶液涂抹消毒。發芽前噴50%混殺硫懸浮劑2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刮治:枝干受害應及時刮除病部,然后涂刷30~50倍液抗菌劑401、402,或用1%硫酸銅液、波美5度石硫合劑;噴藥保護果實:5月下旬噴10%甲托膜劑2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菌靈懸浮劑7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70%果爾康超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240倍式波爾多液、30%綠得保膠懸劑300~500倍液;;果實套袋:落花后一個月內套袋,每果一袋。;加強貯藏期管理:入庫或入窖前嚴格剔除病果,控制溫、濕度,發現病果,及時撿出處理,以減少病害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