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蘋果得了炭疽病要及時治療 |
![]() |
【害蟲名稱】:蘋果炭疽病 【學名】:蘋果炭疽病又名苦腐博?晚腐博?主要為害果實,也能侵害枝干、果臺等。分布全國蘋果產區。 夏季高溫多雨(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病害發生嚴重,對產量、質量影響很大。在易感病的品種上,可導致毀滅性損失。山東、河北、遼寧多雨年份受害重。陜西、山西、甘肅、吉林等地發生輕。? 【形態特征】:癥狀?果實發病時,果面上出現針頭大的淡褐圓形小斑,邊緣清晰,逐漸擴大,果實褐色軟腐,帶苦味,成圓錐狀深入果肉。病斑下陷,表面有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狀。病斑2cm時表面產生突起的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初為黑褐色,后變黑色,呈同心環紋狀排列。黑色粒點逐漸擴展,突破表皮,在天氣潮濕時涌出緋紅色粘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團。隨著分生孢子盤的形成,果肉由淡褐漸變暗褐色。一個病斑常可擴大到果實面積的1/3~1/2。病果上的病斑數目不等,多者可達數十個,呈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的干斑。發病初期病斑擴大速度緩慢。果實近成熟階段,病斑擴大迅速,只需7~8天即達果實一半,引起大量落果;? ?????????? 【生活習性】: 枝干發病多在病蟲為害及細弱枝條的基部等處。被害初期呈不規則深褐色病斑,逐漸擴大,形成潰爛,龜裂,使木質部外露,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逐漸枯死。病部表面也同樣產生黑色突起小粒點,通過室內保溫、保濕培養,經7~9天即可出現大量排紅色分生孢子團;果臺發病多自頂端開始,病部呈深褐色,從頂端向下蔓延,為害重時果臺抽不出副梢,以致干枯死亡。? 【發生特點】:發病特點?病菌主要以菌絲潛伏在病蟲為害枝、干枯枝、干枯果臺、病僵果等處越冬。病菌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8℃,最高溫度40℃,最低溫度2℃。由于病菌有潛伏侵染特點,因此其潛育期在不同品種上和不同時期長短有所不同。有時可長達50~60天。在河南鄭州地區,最感病的紅絞品種其潛育期:5月份為9~11天,6月份6~8天,7月份4~5天,8月份2~3天。? 翌年生長季節遇到適宜的溫、濕度,即產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蟲傳播,成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可直接侵入果實。高溫適于病菌的繁殖和孢子的萌發侵入。在適宜的條件下,孢子接觸果面后經5小時即可侵入果肉,經10小時大部病菌完成侵入過程。在生長季節不斷再侵染,一直發展到晚秋為止。病菌在采收前侵入,至采收后在貯藏運銷期也可陸續發展,但在貯藏期一般不傳染。病菌具潛伏侵染特點,早期侵入果實后直到果實膨大期才擴展致博?高溫、高濕是炭疽病流行的重要條件,因此高溫多雨地區此病發生較重。? 【防治方法】: 1、搞好清園,壓低越冬菌源。生長期發現病果和僵果及時摘除,冬季落葉后,徹底清除果園中的病果、僵果、枯死枝、衰弱枝。盡量避免用刺槐做果園防護林。 2、加強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修剪,注意通風排水,降低果園濕度,平衡施肥。 3、生長期噴藥,保護果實。落花后半月左右開始噴第一次藥,根據降雨情況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3~4次。藥劑可選用1∶1.5∶180~200波爾多液,80%乙磷鋁可溶性粉5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藥劑防治。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