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梨樹的白粉病是一種主要危害葉片的病菌,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沿海部位的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東部的主要產梨區分布比較嚴重。
【癥狀】:梨白粉病多為害老葉,發生在葉背面,初期病斑為白色霉狀小點,逐漸擴展為近圓形白色粉斑。每片葉上霉斑數目不等,數斑相連形成不規形粉斑,甚至擴及全葉,上覆白色粉狀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狀物上,長出很多初為黃色逐漸變為黑色的小點(閉囊殼),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
【病原】:病菌在病落葉上及粘附在枝梢上,病菌以菌絲在病葉、病枝內(芽)越冬,4月中旬前后分生孢子隨風傳播,侵入葉背,6月上中旬展轉為危害,通過風雨傳播。
【發生規律】:病菌在病落葉上及粘附在枝梢上,病菌以菌絲在病葉、病枝內(芽)越冬,4月中旬前后分生孢子隨風傳播,侵入葉背,6月上中旬展轉為危害,通過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秋季清掃落葉,消滅越冬菌源。 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病芽。早春果樹發芽時,及時摘除病芽、病梢。
(2)改善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
(3)藥劑防治:一般于花前及花后各噴一次殺菌劑。防治白粉病有效的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0.3~0.5度石硫合劑。在白粉病常年流行地區,應栽植抗病品種常用藥劑 甲基托布津、多菌靈、苯來特、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