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南瓜炭疽病
病原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癥狀 果實染病的情況多發生在接近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實上,初現淺綠色水浸狀斑點,后變成暗褐色凹陷斑,逐漸擴大,病斑凹陷處龜裂,濕度大時,病斑中部產生粉紅色粘質物,即病菌分生孢子盤。葉片很少受害,被侵染時會出現褐色圓斑。
發病規律 主要以菌絲體或擬菌核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在田間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病菌的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傳播,孢子萌發適溫22~27℃,病菌生長適溫24℃,8℃以下、30℃以上即停止生長。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 重病地與非瓜類蔬菜進行3年以上輪作。使用無病株采收的種子,一般種子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30分鐘,充分水洗后播種。高畦覆地膜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灌水,雨后排水。及早摘除初期病瓜、病葉,減少田間菌源。綁蔓、采收等農事操作,應在露水干后進行,以免人為傳播病菌。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并深埋或燒毀。
②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利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4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