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體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前翅灰褐色,花紋多,內橫線和外橫線白色、呈波浪狀、中間有明顯的白色斜闊帶紋,所以稱斜紋夜蛾。卵扁平的半球狀,初產黃白色,后變為暗灰色,塊狀粘合在一起,上覆黃褐色絨毛。幼蟲:體長33-50毫米,頭部黑褐色,胸部多變,從土黃色到黑綠色都有,體表散生小白點,冬節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對。蛹:長15-20毫米,圓筒形,紅褐色,尾部有一對短刺。
【防治方案】
(1)農業防治:清除雜草,結合田間作業可摘除卵塊及幼蟲擴散危害前的被害葉。(2)誘殺成蟲:結合防治其他菜蟲,可采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殺。(3)化學防治:①掌握特點進行巧防治多年來研究結果表明,斜紋夜蛾第三至第五代是危害的關鍵代數,針對這一發生特點和規律,防治上在測得中等發生程度以上的發生年,需采用壓低三代蟲:口、巧治四代控制危害、挑治五代的防治策略。并在防治第三、第四代時,還需噴藥兼治菜田邊上水花生雜草上斜紋夜蛾,以最有效的壓基數防治控制蟲口密度。中等發生程度以下酌年份,可以只作為兼治對象防治。②防治技巧:掌握幼蟲習性,藥劑防治應掌握在二齡幼蟲分散前噴藥。斜紋夜蛾同甜菜夜蛾一樣,幼蟲具晝伏夜出的特性,在防治上實行傍晚噴藥,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關鍵技術措施,一般選在傍晚6時以后施藥,使藥劑能直接噴到蟲體和食物上,觸殺、胃毒并進,增強毒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