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雙穗雀稗綜合防治方法 |
![]() |
雙穗雀稗又叫紅拌根草、過江龍、游草、游水筋。屬禾本科多年生雜草。在華東地區多用它與其他草種混合栽種于低洼濕地或排水略差之處,當其他草種失利時,此草因性喜濕可取而代之。上海多分布在原屬水稻栽種地區的濕生地,現雖開發建成居住區或工廠,以及高爾夫球場。但該草仍留在原地,常成單一的群落。生長勢很強,很難消除。是葉蟬、飛虱的越冬寄主。 雙穗雀稗形態特征 主要以根莖和匍匐莖繁殖,種子也能作遠途傳播。匍匐莖實心,長可達5—6米,直徑2—4毫米,常具30—40節,水肥充足的土壤中可達70-80節,每節有1-3個芽,節節都能生根,每個芽都可以長成新枝,繁殖競爭力極強,蔓延甚速。于4月初匍匐莖芽萌發,6—8月生長最快,并產生大量分枝,花枝高20—60厘米,較粗壯而斜生,節上被毛。葉片條狀披針形,長3-15厘米,寬2—6毫米,葉面略粗糙,背面光滑具脊,葉片基部和葉鞘上部邊緣具纖毛,葉舌膜質,長1.5毫米。總狀花序2枚,個別3枚,指狀排列于稈頂。小穗橢圓形成兩行排列于穗軸的一側,含2花,其中一花不孕。花果期6一lO月。 雙穗雀稗分布與危害 雙穗雀稗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喜濕潤,耐干旱,在溝邊、田邊及低濕旱田均有危害。近年來,隨著稻田輕型、高產技術措施的推廣,稻田免耕及干濕的田間管理,一些地區已逐步由田邊向稻田田間發展,危害日趨嚴重。 雙穗雀稗防治方法 一般田雜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學防治、機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態防治等方法。其中草坪出現雙穗雀稗的防治方法如下: 1、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等冷季型草坪成坪出現該草,使用坪安2號—消禾,每660平方米80-100ml,兌水25-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 2、馬尼拉、狗牙根草坪出現該草,使用坪安4號-金百秀,每660平方米12-16克,兌水25-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 3、三葉草、馬蹄金、蔥蘭麥冬草坪出現該草,使用坪安14號—大殺禾,每660平方米50-60ml,兌水25-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 雙穗雀稗人工防治 1.控制雜草種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盡量勿使雜草種子或繁殖器官進入作物田,清除地邊、路旁的雜草,嚴格雜草檢疫制度,精選播種材料,特別注意國內沒有或尚末廣為傳播的雜草必須嚴格禁止輸入或嚴加控制,防止擴散,以減少田間雜草來源。用雜草漚制農家肥時,應將農家含有雜草種子的肥料經過用薄膜覆蓋,高溫堆漚2-4周,腐熟成有機肥料,殺死其發芽力后再用。 2.人工除草結合農事活動,如在雜草萌發后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鏟除,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耕措施剔除雜草。 雙穗雀稗機械防治 結合農事活動,利用農機具或大天型農業機械進行各種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進行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時期除草,直接殺死、刈割或鏟除雜草, 雙穗雀稗化學防除 主要特點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間除草勞動。國內外已有300多種化學除草劑,并加工不同劑型的制劑,可用于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地的除草。 雙穗雀稗替代控制 利用覆蓋、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蓋或播種其它作物(或草種)等方法進行除草。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