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癥狀表現(xiàn) 此病主要為害果實,有時也為害莖蔓。果實染病,多從生理裂口、傷口或與地面接觸處開始侵染。初出現(xiàn)水漬狀暗綠色至深綠色病斑,擴大后病部軟化,稍凹陷,并逐漸變?yōu)辄S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周圍常形成水漬狀暈環(huán),短期內(nèi)由病部向內(nèi)腐爛,散發(fā)出惡臭味。莖蔓多從傷口開始侵染,病部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常從病部溢出菌膿,后期病部僅剩維管束組織或腐爛斷折,植株病部以上萎蔫死亡。
發(fā)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借雨水、澆水及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膠酶溶解中膠層,導致細胞組織崩潰離析,細胞內(nèi)水分外溢,引起果實和莖蔓腐爛。甜瓜生長中后期降雨多,暴晴后遇雨,植株遭受雹災、蟲傷,肥水管理不均,則病害發(fā)生嚴重。
防治方法 1、采收結(jié)束后及時清除病果和植株病殘體,帶到田外妥善處理。2、適時澆水,避免干濕交替,減少生理傷口。及時防治蛀果及蛀葉害蟲。3、雨季避免田間積水,保護地應加強通風,防止棚室內(nèi)濕度過高。4、必要時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58.3%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600~8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絡(luò)氨銅水劑350倍液,或新植霉素、農(nóng)用鏈霉素5000倍液噴霧,10~15天防治1次,視病情防治1~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