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番茄晚疫病如何防治 |
![]() |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局部地區發生。番茄晚疫病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但主要危害保護地番茄。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莖部腐爛、植株萎蔫和果實變褐色,影響產量。 危害癥狀 幼苗、成株期均可發病,危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幼苗感病時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由葉片向主莖發展,使葉柄和莖變細呈黑褐色而腐爛折倒,全株萎蔫,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霉層。成株期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浸狀的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健交界處出現白霉(病菌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裂。莖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變黑褐色而腐爛,易引起主莖病部以上枝葉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狀暗綠色,后變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較硬,病斑表面粗糙,邊緣呈明顯的云紋狀。濕度大時長出白霉,迅速腐爛。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侵染引起。此菌只為害番茄和馬鈴薯,且對番茄的致病力強。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保護地栽培的番茄及田間自生的番茄、馬鈴薯上越冬,有時以厚垣孢子在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雨水將病菌從地面濺番茄植株上,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絲體在寄主細胞間或細胞內擴展蔓延,經3~4天潛育,病部長出菌絲和孢子囊。孢子囊通過氣流傳播,直接侵入或從植株傷口、氣孔侵入,繼而產生孢子囊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引起該病流行。 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18~25℃,相對濕度95%以上。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春季3~5月和秋季10~12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成株期至結果期。 多年連作、偏施氮肥、底肥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的田塊發病較重。年度間早春多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發病重。晚秋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要點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中蔬4號、5號、強豐、佳粉、中雜4號等品種。 ②實行輪作: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③加強管理:適當控制澆水,保護地澆灌后適時通風;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清除中心病葉或病株。 ④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及時施藥。藥劑可選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或70%品潤干懸浮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超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