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黃麻螻蛄如何防治 |
【黃麻螻蛄為害特點】:螻蛄以成蟲和若蟲在麻田穴表土層下開掘隧道,咀食麻塊莖,將塊莖吃成孔洞或缺刻,使麻與蜜環菌斷裂,破壞麻與蜜環菌之間的養分供應關系,常由此誘發塊莖腐爛病。 【黃麻螻蛄形態特征】:非洲螻蛄 成蟲:體長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較淺,全身密布細毛。頭圓錐形,觸角絲狀。前胸背板卵圓形,中間具一明顯的暗紅色長心臟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較短,僅達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較長,超過腹部末端。腹末具1對尾須。前足為開掘足,后足脛節背面內側有4個距,別于華北螻蛄。卵:初產時長2.8mm,孵化前4mm,橢圓形,初產乳白色,后變黃褐色,孵化前暗紫色。若蟲:共8~9齡,末齡若蟲體長25mm,體形與成蟲相近。 (2)華北螻蛄 成蟲體長39~45mm黃褐色,全身密生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筒形,背中央有1個深紅色斑,前足特別發達,適于挖土行進。卵橢圓形,初產黃白色,孵化前深褐色。若蟲形似成蟲,翅不發達,僅有翅芽。 【黃麻螻蛄發病規律】: (1)非洲螻蛄 在北方地區2年發生1代,在南方一年1代,以成蟲或若蟲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動,在洞口可頂起一小土堆。5月上旬~6月中旬是螻蛄最活躍的時期,也是第一次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轉入地下活動,6~7月為產卵盛期。9月份氣溫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陸續鉆入深層土中越冬。螻蛄晝伏夜出,以夜間21:00~23:00時活動最盛,特別在氣溫高、濕度大、悶熱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動。早春或晚秋因氣候涼爽,僅在表土層活動,不到地面上,在炎熱的中午常潛至深土層。螻蛄具趨光性,并對香甜物質,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餅、麥麩以及馬糞等有機肥,具有強烈趨性。成、若蟲均喜松軟潮濕的壤土或沙壤土,20cm表土層含水量20%以上最適宜,小于15%時活動減弱。當氣溫在12.5~19.8℃,20cm土溫為15.2~19.9℃時,對螻蛄最適宜,溫度過高或過低時,螻蛄則潛入深層土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華北螻蛄 在北方地區3年完成1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地下150cm處越冬。春季土溫回升至8℃時上升活動,在地表常留有10cm左右長的隧道。4~5月進人危害盛期,6月中旬以后天氣炎熱時潛入地下越夏產卵。若蟲13齡。華北螻蛄喜潮濕土壤,沿河及湖邊低濕地區發生較重。成蟲有趨光性。分布廣泛,國內以北方各省(區)為害重。 【黃麻螻蛄防治方法】: (1) 毒餌防治 將5㎏谷秕子煮成半熟,或將5㎏麥麩等炒香,然后拌藥(用90%敵百蟲0.15㎏對水成30倍液)制成毒餌,選擇無風悶熱的晚上,將毒餌撒在螻蛄活動的隧道處。 (2) 燈光誘殺 利用螻蛄趨光性強的特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