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獼猴桃褐麻斑病從春梢展葉至深秋都可發生退綠色小污點,后漸變為淺褐色斑。病斑圓形、角狀或不規則形,形態和大小都較懸殊,2.0~18毫米,葉面斑點褐色、紅褐色至暗褐色,或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褐色,外具黃褐色暈,葉背斑點灰色至黃褐色。
【病原】:Pseudocercospora hangzhouensis Liu & Guo 稱杭州假尾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異名有P. actinidicola。子實體生在葉兩面。子座近球形,暗褐色,直徑10~70(μm)。分生孢子梗緊密簇生在子座上,近無色至淺青黃褐色,寬不均勻,不分枝或偶分枝,0~2個曲膝狀折點。分生孢子窄倒棍棒形至線形,近無色至淺青黃色,直立或彎曲,頂部尖細,基部倒圓錐形,具隔膜2~11個,大小40~80×2~4(μm)。除為害獼猴桃外,還為害多種獼猴桃屬植物及臺灣楊桃等。 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地表病殘葉上越冬,翌年春季產出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到嫩葉上進行初侵染,繼而從病部長出孢子梗,產生孢子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利于病害發生,5月下旬始見病癥,6~8月上旬達到為害高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高溫干燥,不利病菌侵染,但老病枯焦和脫落現象較嚴重。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以菌絲、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地表病殘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出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到嫩葉上進行初侵染,繼而從病部長出孢子梗,產生孢子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利于病害發生,貴州和鄰近省的一些果園,5月中下旬始見病癥,6~8月上旬達危害高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高溫干燥,不利病菌侵染,但老病葉枯焦和脫落現象較嚴重。
【防治方法】:
冬季徹底清園。結合冬季修剪,將地面落葉和枝條清掃干凈,結合施肥埋于穴中。在施基肥的同時,將果園表土翻埋10~15厘米,使土表病殘葉片和散落的病菌埋于土中,不能侵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