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馬鈴薯黃萎病如何防治 |
近日,不少農民反映,他們那里種植的馬鈴薯出現面積較大的黃葉現象。原來認為是這幾天干旱引起的黃葉,想不到澆水后,黃葉更嚴重了,個別地塊還出現萎焉死棵現象。馬鈴薯黃萎病的癥狀和防治 為了解造成馬鈴薯黃葉的原因,我們實地進行觀察,發現造成馬鈴薯大面積黃葉的原因是馬鈴薯黃萎病所致。在地里我們看到,發病的馬鈴薯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黃,從單個葉片觀察感病葉片是從葉尖沿葉緣變黃,從葉脈逐漸向內黃化,后變褐干枯,后期葉片干枯但不脫落。拔出發病較重的幾棵經仔細觀察,根莖處可見維管束已變褐色。以上表現與馬鈴薯黃萎病發病特征相符。 當前馬鈴薯黃萎病發病原因主要與這幾天高溫高濕有關,最近山東、河北等地持續出現高溫天氣,土壤干旱,農民急著澆水抗旱,一次澆水過大,尤其是接近中午澆水是造成該病發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 馬鈴薯黃萎病屬于真菌病害,在整個馬鈴薯生育期均可侵染。該病菌以休眠菌絲和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通過根毛、傷口進行侵染。早期侵染引起葉片衰弱變黃,植株提前枯死。成株期發病,植株一側葉片或全部逐漸萎蔫,引起植株凋萎。莖稈維管束變成淡褐色。被侵染塊莖維管束呈淡褐色,嚴重者通過塊莖擴展到莖的髓部,形成縱向的變色條帶。受害重的塊莖內部可形成空洞,圍繞芽眼內形成粉紅、棕紅或棕褐色變色區,有的病薯表面形成不規則的褐色的斑點。 該病在溫暖和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在20-26℃的溫度下,遇到土壤高濕,或雨后驟晴高溫天氣,利于該病快速暴發。另外,地勢低洼,土質黏重,連作重茬,施用未腐熟糞肥,均會加重病情。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我們走訪調查的3個發病較重的地塊,種植馬鈴薯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戶種植在12年以上。另外,土壤中線蟲和地下害蟲較多,發病也重。 防治辦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如國外的阿爾費、迪辛里、斯巴恩特、貝雷克等品種較耐黃萎病。 2.輪作。提倡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 3.播前對種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對種薯消毒1小時。 4.播前對土壤消毒。對發病嚴重的地塊,應提前使用石灰氮或棉隆等處理土壤,有一定防效。 5.當前在田間管理方面要注意選擇晴天澆水,勿大水漫灌,尤其嚴謹上午10點后澆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澆水,灌水后及時中耕。對已患病的植株應及時拔除,減少病菌再次侵染。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