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癥狀僅見為害貯藏期南瓜果實。初在瓜面上產生水漬狀圓形或不整形病斑,后變淺褐色,并在病斑表面長出白色霉狀物,由白色至灰白色菌絲組成絨毛狀大斑,大小70×56毫米,后在霉斑中央長出灰綠色不規則形霉狀物,大小12×7~8毫米,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深入瓜肉,致部分或全瓜腐爛。剖開病瓜可見青霉菌已充滿整個果肉。南瓜青霉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形態特征】
一種青霉(Penicillium sp),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落產孢處灰綠色,分生孢子梗集結成束,無色,具隔膜,先端數回分枝呈帚狀;分生孢子圓形。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一般腐生于各種有機物上,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通過各種傷口侵入為害,也可通過病健果接觸傳染。青霉病病菌發育適溫18~28℃,相對濕度95~98%時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
(1)抓好果實的采收、包裝和運輸工作。盡量避免果實遭受機械損傷.造成傷口;不宜在雨后、重霧或露水未干時采收。
(2)貯藏庫及其用具消毒。貯藏庫可用10克每立方米;,硫磺密閉薰蒸24小時,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4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400倍液消毒。
(3)果實處理。采收前一星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采后用40%多菌靈膠懸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3000~4000倍液浸果,對青霉病防效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