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番茄潰瘍病 |
別名:番茄細菌性潰瘍病 癥狀: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歉年病.葉,莖,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1、幼苗期: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緣開始,病葉發生向上縱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漸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葉邊緣及葉脈間變黃,葉片變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苗株體矮化或枯死。2、成株期:病菌由莖部侵入,從韌皮部向髓部擴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縱卷縮。似缺水狀,一側或部分小葉凋萎,莖內部變褐色,病斑向上下擴展,長度可達一至數節,后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濕度大時,從病莖或葉柄病部溢出菌膿,菌膿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狀物,后莖內變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頂葉呈青枯狀。果柄受害多由莖部病菌擴展而致其韌皮部及髓部呈現褐色腐爛,可一直延伸到時果內,致幼果滯育,皺縮,畸形,使種子不正常和帶菌,有時從萼片表面局部侵染,產生壞死斑,病斑擴展到果面。潮濕時病果表面產生"鳥眼斑"鳥眼斑圓形,周圍白色略隆起,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單個病斑直徑3mm左右。有時許多鳥眼斑墨守成規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區。鳥眼斑是番茄潰瘍病病果的一種特異性癥狀,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與莖部系統侵染同發生于一株。 病原:病原為番茄細菌性潰瘍致病型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sis.,屬細菌。 發病規律:病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傷口侵入寄主,也可以從葉片的毛狀體、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使種子帶病。帶病種子、種苗以及病果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權,特別是帶雨水作業傳播。溫暖潮濕的氣候和結露時間長,有利于病害發生。氣溫超過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適于病害流行,噴灌的地塊病重。土溫28℃發病重,16℃發病明顯推遲。偏堿性的土壤利于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 ①對番茄生產用種實行嚴格檢疫,禁止從疫區調運種苗嚴防其傳播蔓延。 ②建立無病留種地,從無病株采種,必要時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70℃干熱滅菌72小時、5%鹽酸浸5~10小時,或1.3%次氯酸鈉浸20~40分鐘或硫酸鏈霉素200毫克/千克浸2小時后沖凈晾干后催芽。 ③使用新苗床或采用營養缽育苗,舊苗床用40%福爾馬林30毫升加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蓋5天,揭開后過15天再播種。 ④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采用高壟栽培。及時清除病株并銷毀,病穴要進行生石灰消毒;避免偏施氮肥,禁止大水漫灌,整枝打杈時避免帶露水、雨水操作。 ⑤發病時,全田噴灑14%洛氨銅水劑300倍,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硫酸鏈霉素及72%農用硫酸鏈霉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