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當白菜長到15~20cm時,接觸地面的葉柄上出現1.5-4cm橢圓形或不規則淡黃褐色病斑,不久后病斑變為褐色,腐爛而凹陷。病害嚴重時,病葉發黃枯死,內部葉片也開始腐爛,但無惡臭。連續降雨時,病斑上方的健部形成白粉狀的子實層,不久后變為淡褐色。通常發生于11月以后、臨近收獲時期。有時幼苗期也發生,導致苗立枯。病害發生初期在靠近地面的菜葉邊緣出現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軟腐。早晨有露水河濕度大時可見白色棉絮狀的霉,而黑褐色的菌核可以殘留在土壤的表面,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遇到足夠的水分和較高的濕度時,菌核萌發出菌絲通過雨水、灌灌水、土壤中的水的流動傳播蔓延,病菌的菌絲直接侵入蔬菜,破壞蔬菜細胞組織,造成爛菜。危害蔬菜幼苗,造成病部收縮、干枯,病苗呈萎焉狀,隨之漸漸枯死。
【病原】:白菜絲核菌病可導致各種果菜類的苗立枯病和馬鈴薯黑癥病。該病菌為土壤菌,以菌核形態在土壤中越冬。經土壤傳染,侵染白菜的為Ⅱ型,發育適溫為20℃。導致幼苗立枯的為Ⅲ型,發育適溫為25-30℃。
【防治方法】: 白菜絲核菌病主要發生于11月以后,土壤濕度低時臨近收獲的白菜。該病菌在土壤多濕條件下,由于通氣不良無法蔓延。主要防治對策是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連作。因為菌核在土壤表面的存活時間長,所以預防爛菜首先要土壤消毒,可用5%的井岡霉素水劑1000倍淋地,土壤表面的蔬菜殘葉要清理干凈;和蔥蒜豆類蔬菜輪作可以減輕絲核菌的危害;栽培方面要注意選擇抗病品種,藥劑方面選用井岡霉素、立佳欣等藥劑1000-1500倍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