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大白菜角斑病 |
白菜角斑病是近10多年來在白菜上發現的重要病害。1988年以來,在內蒙古、北京、吉林、河北等地發生或流行,輕者減產10%左右,重者達20%以上,是白菜上又一個重要的細菌病害。除為害白菜外,還可侵染油菜、甘藍、花椰菜、蘿卜 黃瓜、菜豆、番茄、青椒、芹菜等多種蔬菜。 【癥狀識別】 白菜角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起初在葉背上產生呈水漬狀稍凹陷的斑點,后來擴展,因為受到葉脈的限制而呈不規則形的角斑。在葉子正面則出現呈油漬狀的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葉背病斑分泌出乳白色菌膿,干燥時,病斑呈白色膜狀,后來病部開裂,呈穿孔狀。 識別要點:開始在葉背上出現呈膜狀的不規則形的角斑。潮濕時,病斑上溢出白色的菌膿,葉面則有呈油漬狀的黃褐色斑。后期病斑呈白色膜狀,容易開裂穿孔。 【發病規律】 病原菌 白菜角斑病病原菌屬細菌,是丁香假單胞菌丁香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Van Hall.侵染所致。細菌體為短桿狀,有極生鞭毛1一4根,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接種在m哺養基上菌落白色,可產生水溶性黃綠色螢光。接觸酶陰性,對葡萄糖能氧化產酸而不能發酵,是呼吸型的嚴格需氧菌。此菌4C能生長,但超過41℃就不能生長。 侵染循環 角斑病菌主要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種子上的病菌一般可存活1年,播帶菌的種子,發芽后病菌可侵染葉片,成為初侵染源。另外,病殘體在土壤越冬的病菌,第二年可通過雨水或灌溉水濺射到葉片上,也是初侵染源。發病后,病部的細菌又借風雨、昆蟲、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從傷口或自然孔口(如氣孔、水孔)侵入,進行再侵染。在條件適宜時,潛育期不長,一般3一5天,所以容易造成流行。以后,病菌又越冬,如此循環。 【發病條件】 (1)發病與溫濕度的關系 發病適合的溫度為25一27℃,相對濕度85%以上。所以多雨,特別是暴風雨后發病重。 (2)發病與種子的關系 種子可以帶菌,如果播的是未經消毒帶菌的種子,無病田變成病田,病田則病害加重。 (3)發病與栽培的關系 病地重茬,或地勢低洼,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抵抗力差,或管理不善,造成植株傷口多,一般 發病重。 【防治技術】 (一)無公害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 (1)實行輪作 發病較嚴重的地可與百合科蔬菜 (如韭菜、 蔥、蒜、洋蔥)或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等)輪作2年以上。 (2)選用無病種子 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地或無病株上采種子 (即無病種子)。否則,種子要消毒,可用50℃溫水浸種15分鐘后立即移人冷水中,然后撈出種子晾干播種。 (3)加強田間管理 發現病葉、病殘體及時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管理時要小心,切勿損傷植株;防止造成傷口;有害蟲為害時,要及時防治;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發病。 2·生物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霉素4M0倍液,或用1%中生霉素 (農抗751)水劑100一150倍液,隔6天噴1次,連噴3一4次。 (二)化學農藥防治技術 對角斑病有效的農藥有:50%滴涕 (DT)可濕性粉劑、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14%絡氨銅水劑、波爾多液等農藥,均為銅制劑,而白菜對銅敏感,為了防止藥害產生,建議:盡量不用。如果用的話,要特別慎重,一是使用濃度比通常使用濃度再稀釋些,就是濃度要比正常濃度低;二是先做試驗,噴幾株,觀察幾天,看有無藥害產生,如果沒有藥害,才可大面積應用。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