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主要侵害果實,尤其是接近地面的果實,但苗期也可染病引起猝倒。果實染病呈水浸狀黃褐色或褐色大斑,以后迅速擴展軟化,致整個果實腐爛,被害果外表不變色,有時果皮破裂。病部表面密生大量白色霉層。
病原: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侵染引起。
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體在土壤表層越冬,條件適宜時,卵孢子或菌絲體產生孢子囊,孢子囊萌發釋放出游動孢子。游動孢子通過雨水或田間澆水反濺到下部的果實上,從而引起發病。但該病僅個別果實染病或下水頭積水處受害重。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發病溫度10~30℃,相對濕度95%以上。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4~6月。地勢低洼、田間積水、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棚內濕度過高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春夏多雨,尤其是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1 農業防治:高畦覆膜栽培,種植密度要適宜;要及早整枝、搭架。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注意增施鉀肥;合理、均勻灌水,切忌大水漫灌,降雨后要及時排水。防止生理裂果產生,番茄成熟后要及時采收。
2 藥劑防治:不需要單獨防治,可結合防治其他病害時兼治。發病后噴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每隔7~8天噴1次,連續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