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梨小食心蟲,成蟲是一種很小的蛾子,體長5-7毫米,翅展11-14毫米,灰褐色至暗褐色。觸角絲狀。前翅灰黑色,前緣有10組白色短斜紋,中央近外緣1/3處有一明顯白點,翅面散生灰白色鱗片;后緣淺茶褐色。足及腹部灰褐色。卵扁橢圓形,中央隆起,直徑為0.5-0.8毫米,表面有皺褶,初為乳白色,后變為淡黃色。幼蟲體長10-13毫米,淡紅至桃紅色,腹部橙黃色,頭褐色。蛹長7毫米,黃褐色,漸變暗褐色。腹末有8根鉤狀臀棘。繭長約10毫米,白色,絲質,長橢圓形。
枇杷梨小食心蟲主要危害果實和枝干的韌皮組織。早期被害的果實多中途夭折;后期被害果實內蟲糞多,不能食用;枝干上幼蟲蛀入表皮內,啃食皮層;苗木嫁接口愈傷組織也常被啃食,蛀斷枯死。初齡幼蟲乳白色,后成淡紅色,成熟幼蟲頭部黑褐色,在枝干皮部或嫁接口結白色繭越冬。一般4月上旬開始危害,直到10月上中旬。
枇杷梨小食心蟲生活習性:
由于各地氣候的不同,發生代數不一。在福建的枇杷產區,氣候比較溫暖,發生代數較多,一年5-7代,有世代重疊及轉主為害的現象。一般第一、二代幼蟲危害桃、李的新梢。以后各代幼蟲在枇杷樹上危害嫩梢、花穗及果實。以老熟幼蟲在果樹枝干和根頸裂縫處及土中,結成灰白色薄繭越冬。第二年春天化蛹,不久羽化為成蟲,交尾產卵。在管理粗放特別是上述幾種果樹混栽的果園及地區,雨水多的年份,梨小食心蟲危害嚴重。各蟲態經歷時期一般為:第一代卵期8-10天,其它各代卵期5-6天;非越冬幼蟲期25-30天,蛹期7-10天;成蟲壽命4-15天。除最后一代幼蟲越冬外,幼蟲發育起點溫度為10℃,完成一代約需時40-50天。
枇杷梨小食心蟲防治方法:
1、盡量避免桃、蘋果、梨和枇杷等果樹混栽。
2、采集燒毀蛀梢幼蟲,發現嫩梢被蛀萎蔫,應在尚未枯萎前及時剪下燒掉。
3、消滅越冬幼蟲及蛹。幼蟲脫果越冬前,在樹干上束草或布片誘集,于越冬蛹羽化為成蟲前,將其取下,予以燒毀。在冬季刮除樹干上的老皮及翹皮,進行燒毀處理,消滅越冬幼蟲及繭。
4、釋放天敵。梨小食心蟲卵的天敵有赤眼蜂,幼蟲的天敵有小繭蜂、鈍唇姬蜂和白僵菌等,可加以利用。
5、實行果實套袋。
6、根據測報結果,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后5-7天的幼蟲孵化期,噴灑殺蟲劑,盡量做到在幼蟲孵化在不久,尚未蛀入枇杷之前,即將其殺死。可用的藥劑有: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千分之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敵殺死)3000-4000倍液,5%來福靈乳油2000-3000倍液。另外,還可選擇屬于特異性殺蟲劑的滅幼脲、抑太保等。這類農藥能抑制昆蟲體內幾丁質的合成,使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對害蟲主要為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觸殺作用,對鱗翅目幼蟲有很好的殺蟲活性,惟田間降解及害蟲致死速度均較慢,為遲效型農藥。施藥3-7天后始能顯效,需較一般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提早3天使用,對人、畜及其它有益生物毒性很低,對環境無污染。使用濃度為: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000-3000倍液,20%殺鈴脲懸浮劑(滅幼脲4號,活性較3號大)8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000-2000倍液。根據藥效期長短,噴1-3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