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紅蚧形態特征:
成蟲雌體扁圓球形,年輕時綠色,觸角6節,死體堅硬、蠟質,有光澤,黃褐色,寬徑 4.5-6.5mm,背具黑色橫紋5-7條,前3條較寬,腹面與臀部具白色絮狀物。雄體長1.7mm,翅展 3.5mm,棕褐色,觸角絲狀,6節,尾端交配器錐狀,露出體外,兩側具細蠟絲各1根。卵長橢圓形, 淡橙紅色。若蟲1齡時扁橢圓形,長約O.5mm,淡 紅褐色,觸角6節,與足均為淡桶黃色; 2齡雌體 紡錘形,背凸,暗紅褐色,被蠟毛,觸角6節; 2齡雄體卵圓形,黃褐色,觸角7節; 3齡雌體卵圓形,紅褐色。蛹圓錐形,黃褐色。繭扁橢圓形,長約2mm,白色絮狀。
栗紅蚧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條 芽基或傷疤處越冬。在浙江, 3月初越冬雄若蟲爬行至皮縫、傷口等隱蔽處聚集結繭化蛹,雌若蟲在 原處固定取食進入3齡。3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交 尾后于5月初產卵,每雌產卵2000余粒, 5月上、 中旬孵化, 5月下旬進入2齡若蟲期,并以此越夏和越冬。老樹重于幼樹,下層枝重于上層枝。若蟲死亡率較高。
栗紅蚧防治方法:
1.加強修剪,造成通風透光。
2.保護天敵(如黑緣紅瓢蟲等)
3.若蟲孵化盛期向枝干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