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rd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腹足綱,柄眼目,巴蝸牛科。別名 水牛。分布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寄主 白菜、蘿卜、甘藍、花椰菜等多種蔬菜。為害特點 初孵幼螺只取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個體則用齒舌將葉、莖溉磨成小孔或將其吃斷。
【形態特征】 貝殼中等大小,殼質厚,堅實,呈扁球形。殼高12mm、寬16mm,有5—6個螺層,頂部幾個螺層增長緩慢,略膨脹,螺旋部低矮,體螺層增長迅速、膨大。殼頂鈍,縫合線深。殼面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有稠密而細致的生長線。體螺層周緣或縫合線處常有一條暗褐色帶(有些個體無)。殼口呈馬蹄形,口緣鋒利,軸緣外折,遮蓋部分臍孔。臍孔小而深,呈洞穴狀。個體之間形態變異較大。卵圓球形,直徑2mm,乳白色有光澤,漸變淡黃色,近孵化時為土黃色。
【生活習性】
是我國常見的為害農作物的陸生軟體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均有發生,常與灰巴蝸牛混雜發生。生活于潮濕的灌木叢、草叢中、田埂上、亂石堆里、枯枝落葉下、作物根際土塊和土縫中以及溫室、菜窖、畜圈附近的陰暗潮濕、多腐殖質的環境,適應性極廣。一年繁殖1代,多在4—5月間產卵,大多產在根際疏松濕潤的土中、縫隙中、枯葉或石塊下。每個成體可產卵30—235粒。成螺大多蟄伏在作物秸稈堆下面或冬作物的土中越冬,幼體也可在冬作物根部土中越冬。
【 防治方法】
(1)清晨或陰雨天人工捕捉,集中殺滅。(2)用茶子餅粉3kg撒施或用茶子餅粉1—1.5kg加水100kg,浸泡24小時后,取其濾液噴霧,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3)每667m2 用8%滅蝸靈顆粒劑1.5—2k8,碾碎后拌細土或餅屑5—7kg,于天氣溫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撤在受害株附近根部的行間,2—3天后接觸藥劑的蝸牛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防治適期以蝸牛產卵前為適,田間有小蝸牛時再防1次效果更好。
|